在央視做“百家講壇”節(jié)目的時候,我說我送給天下父母一句話:“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朋友,比他考試不及格還要嚴(yán)重?!睘槭裁茨兀恳驗槿碎L大的過程是一個由自然人變?yōu)橐粋€社會人的過程,是個社會化的過程,兒童的社會化是離不開同伴的交往的。沒有朋友這個問題很嚴(yán)重,怎么辦?下面我們就來討論。
36計之5變小家為大家,變獨養(yǎng)為群養(yǎng)
在這個難題中,我先提出36計中的第5計“變小家為大家,變獨養(yǎng)為群養(yǎng)”。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獨生子女家庭是一個小家,三口之家,你要想辦法把它變成一個大家,變獨養(yǎng)為群養(yǎng)。我認(rèn)為獨生子女靠一家一戶是很難教育好的,因為孩子沒有兄弟姐妹,但他需要伙伴。怎么辦呢?我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很具體的建議。
在北京,曾經(jīng)有三個家庭,這三個家庭的孩子上同一個幼兒園,感情比較好,幼兒園閉園了,孩子們還都不愿意離開,你拉著我的手我拉著你的手,還想在那玩,不愿意回家。這三家的父母也非常理解孩子,經(jīng)常制造機會讓三個孩子在一起玩。
因為大家發(fā)現(xiàn),三個孩子在一塊玩得很開心,飯也吃得多話也多。后來這三家又發(fā)現(xiàn),有的時候沒有時間陪孩子玩,建立一個互助組也很不錯啊。這個雙休日我很忙孩子放你們家,他孩子也放你們家,下個雙休日我有時間了,孩子都送我們家,輪流帶。
有一次,他們請我參加他們的活動。于是去了天壇公園,三家父母和孩子都來了。父母們坐在樹蔭底下聊天打牌,三個孩子就沖出去了,到處跑。一玩就好幾個小時,三家大人就坐下來和我慢慢聊天。
后來其中有個媽媽就給我打電話了,說孫老師你看我們幾家玩得都挺好吧,能不能給我們起個名字呢?我說可以啊,一個孩子就是一顆星,星星們匯合在一起就是一條星星河,星星河是快樂的河,星星河是大家園,就叫“星星河快樂家園”吧。
這三個家庭的孩子就從小學(xué)玩一直到小學(xué)畢業(yè),這個“星星河快樂家園”變得也很有名。我主編的雜志叫《少年兒童研究》,專門開了個專欄連續(xù)介紹這個“星星河快樂家園”。這個現(xiàn)象還引起了社會的關(guān)注,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節(jié)目專門做過一期他們的節(jié)目。我們覺得,獨生子女家庭是可以借鑒這種做法的。比如說,幾個親戚的孩子、鄰居的孩子、同事的孩子,大家都有共同的目的,想把孩子教育好,這種模式就非常簡便。這樣就可以“變小家為大家,變獨養(yǎng)為群養(yǎng)”。
后來我們想把這種模式做進一步的發(fā)展,我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的一些郊區(qū)跟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合作建立了一個“星星河快樂農(nóng)莊”,我們把孩子送到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家里住。小孩在那個地方白天可以摘柿子磨豆腐等等,小孩第一次吃上自己磨的豆腐,心里別提多驕傲了。最后離開這個村莊的時候,孩子們還可以帶一塊自己磨的豆腐回家給爸爸媽媽嘗嘗。當(dāng)?shù)剞r(nóng)民也很積極啊,因為冬閑的時候沒活了,孩子來了他們還能掙錢呢,走的時候還會買你的農(nóng)產(chǎn)品呢。
所以,其實這個方式非常簡單,我覺得教育的智慧在民間,我們是可以有很多創(chuàng)造的。
我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有一位教授是少先隊教育專家,曾經(jīng)專門到北京育英學(xué)校的小學(xué)部做實驗,叫“一日營”,就是一個小隊大概六七個孩子,周末到其中一個同學(xué)家里去生活一天,一起吃飯睡覺做飯做游戲?qū)懽鳂I(yè)。
小孩有個什么特點呢,大家可能都有體會,小孩從來都感覺別人家的飯好吃,別人家的床睡著舒服,別人家的玩具好玩,別人家的一切都是好的。對獨生子女來說,能到別人家里過一天真是特別開心。所以在這個學(xué)校做實驗時,我們給父母開家長會提出這么一個活動方案。
結(jié)果有119個家庭報名愿意接待這些小客人。有人說我們家愿意拿一千塊錢來招待孩子們吃好。我們說不用,不要大吃大喝,孩子其實不在乎大吃大喝,就吃你家常的飯就可以。
孩子們都很高興,星期六的早晨就來了,寫作業(yè),一起玩玩具做游戲。然后再去市場買菜,土豆、雞蛋各買多少。到晚上睡覺的時候,你碰碰我,睡著了嗎?沒有,你呢?我也沒睡著。大家都睡不著覺,覺得這真是個新奇的體驗。
大家可以看到,這種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生子女教育的新模式,所以父母不要說:寶貝,哪兒也別去,外面哪有咱家里好,咱就在家待著,家里又安全又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