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節(jié):撤退(1)

逃亡日 作者:(英)約書亞·萊文


第三章 撤退

我們所有人都意識到,反擊戰(zhàn)是至關(guān)重要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取得成功,因為這是哥特勛爵最后的計謀了。

同盟國的軍隊已經(jīng)進入比利時境內(nèi),這樣一來,希特勒的裝甲部隊在穿過阿登地區(qū)之后就繞到了大部分盟軍的前面。裝甲部隊的成功并不是因為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也不是因為技術(shù)上的優(yōu)勢。事實上,這主要歸功于德軍的勇猛和他們所采用的戰(zhàn)爭策略。德軍把所有的坦克都集中在了一起,他們強調(diào)的是速度和進攻的勢頭。另外,德國空軍的容克87俯沖式轟炸機也為裝甲部隊提供了必要的支援。面對德軍的不斷進攻,盟軍只有被迫撤退,以防止被德軍包抄。5月19日,英國遠征軍的第一軍團第二軍團撤到了埃斯考河沿岸。隨后,英國遠征軍的總指揮官哥特勛爵把防御線上的部隊增加到了七個師,其中有兩個是預備役部隊。

5月20日,英國內(nèi)閣指示哥特讓部隊南移至亞眠地區(qū)。但是如果這樣做的話,英國遠征軍就會有被全部殲滅的危險。于是,哥特就選擇了忽視內(nèi)閣的命令。哥特決定用兩個營的兵力再加上72輛坦克,一面在埃斯考河抵制德軍的進攻,一面在阿拉斯地區(qū)發(fā)動反攻。雖然反擊并沒有取得任何實質(zhì)性的突破,但是英國遠征軍在反攻之初取得的勝利也表明了德軍并不是戰(zhàn)無不勝的。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英國遠征軍慢慢地陷入了德軍的包圍圈。隨著比利時軍隊的撤退,德軍的B軍團行進到了遠征軍的左面和北面,而德軍的A集團軍則到了他們的南部和西部地區(qū)。之前,哥特向法國軍隊保證他們將在南面組織新的反攻,但他后來卻又改變了主意,因為這樣的反攻可能會讓英國遠征軍損失慘重。5月25日,哥特命令軍隊在敦刻爾克附近建立防線,英國遠征軍將試圖從英吉利海峽沿岸最大的港口撤退。哥特的這個決定最后挽救了英國遠征軍。

除了哥特明智而勇敢的決定之外,英國遠征軍還有很好的運氣。因為德軍裝甲部隊在距離敦刻爾克只有18英里時停止了前進。促成希特勒這個決定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裝甲部隊的供給線已經(jīng)延伸得過長;二是德國的步兵也需要時間才能趕上裝甲部隊。很多人都認為,希特勒會出于對英國政府的尊重和為和談作準備而讓英國遠征軍順利撤退。但后來看來,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因為三天之后,希特勒就命令裝甲部隊大舉向英國遠征軍進攻。但是,這三天的時間已經(jīng)足夠讓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建立起比較穩(wěn)固的防線,并讓大多數(shù)的英軍行進到沿海地區(qū)。所有的一切都讓英軍認為,全身而退是有可能的。

史蒂芬?霍利上尉(皇家工兵部隊野戰(zhàn)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