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教育專家呼吁父母們,當不能立即回應孩子的問題時,請父母以極其誠懇的態(tài)度對孩子說:“讓我好好想一想,再回答這個問題好嗎?”事實上,“讓我好好想一想”這句話,不僅不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甚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提問的重視,進而培養(yǎng)其正確的求知習慣。
反之,如果父母敷衍地說了一個答案,將會影響他們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更重要的是,倘若父母提供的答案不正確,將會誤導孩子的觀念,對孩子知識的累積非常不利。故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不要以“這個問題我也不懂”來打發(fā)孩子,而要建議孩子利用各種方法尋求解答,例如上網(wǎng)查數(shù)據(jù)、到圖書館查找相關書籍等,藉此培養(yǎng)孩子主動求知的習慣,體會到學海無涯,從而求知不止。必要時,父母應與孩子一起找尋答案,這樣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孩子還能在父母的言行中學到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知識面的問題尚且如此,生活面的問題父母更應以同樣態(tài)度對待。日本曾對千余名父母進行過一項調(diào)查:“下周將要面臨段考的孩子,卻在隔天與同學約好看電影,當他請示您的意見時,您會有何反應?”結果,有高達75%的父母會說“不準去”、“不行”、“都要考試了還不用功”等話語。專家建議,父母不必直接拒絕或勉強同意,可改以“你急著要我回復嗎?如果不是太急的話,我想好好考慮一下再答復你……”不僅給予自己充足的時間來評估孩子的學習程度,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誠意,甚至有助于鍛煉孩子認真面對“問題”的心態(tài)。
換言之,當孩子提出問題時,父母絕不可因為自己身為長輩,就在孩子面前展現(xiàn)權威,也不要提供給孩子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答案,更要禁止神情嚴厲地呵斥孩子。不要用“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明白,真是笨”或是“你煩不煩,我不想聽你這些無聊的問題”諸如此類的話語來傷害孩子脆弱的心靈。美國思想家埃默森曾表示:“教育除了是思想的傳承、道德品行的培養(yǎng)外,亦應尊重孩子的權利?!币饧春⒆釉谔剿魇澜绲倪^程中所產(chǎn)生的好奇與疑問,父母都應認真對待。
小祥看完介紹不明飛行物(UFO)的節(jié)目后,便問媽媽:“這世界到底有沒有外星人???”此時,媽媽該如何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