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節(jié):幸福的方法(7)

人生成敗分水嶺:神奇的情智管理 作者:蔡炎龍


從佛教的角度而言,幸與不幸,都有它的因緣因果。幸福人生的獲得,需要多行善事,廣種福田。凡事講求分寸,絕不過多強(qiáng)求。因?yàn)?,幸福的本源是各種不幸之因,也就是擺脫各種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緣。

從世俗的角度而言,多行善事,如助人為樂、修橋補(bǔ)路等,開發(fā)生命中幸??鞓返脑慈?,就能得到無窮無盡的幸福。

因此,應(yīng)該確定積極的人生使命,追求更大的人生成就,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4. 思想單純,生活平凡

身體的疲憊,睡上一覺就能解決,如果思想太復(fù)雜了,想睡也睡不著,幾乎無法解脫。人們的痛苦有身苦與心苦,身體有痛苦的人只是少數(shù),而心理上存在痛苦的人卻非常普遍。感覺社會太復(fù)雜了、生活太復(fù)雜了,心理上也因此變復(fù)雜了。

5. 知足常樂

幸福其實(shí)只是一種感覺,很主觀的一種感覺而已。只有當(dāng)我們自己真正覺得幸福的時(shí)候,那才是幸福的;相反,如果你自己不覺得幸福,誰說你幸福也不算真正的幸福。

要想獲得幸福的感覺,知足是一種最簡單的方式。貪得無厭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財(cái)富、再高的社會地位,也絕對不會滿足,更無法產(chǎn)生幸福感;而知足者,卻能在極為簡單的物質(zhì)條件中,得到滿足和快樂。真心地希望每一位朋友努力培育幸福人生的因緣,真正獲得真正快樂和幸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