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衰老,飲食力求新鮮
我們從現(xiàn)實生活中觀察氧氣的作用,會切實地感受到,氧氣絕對是一把雙刃劍。首先,氧氣對我們人類是不可缺少的物質,不僅針對人類,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皆是如此。
氧氣是一種能源,因而我們動物從外界攝取的營養(yǎng),才能通過氧氣的燃燒而在體內轉換成能量。如果沒有氧氣,人類及地球上絕大部分生物的存活,恐怕連十分鐘都扛不過去。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氧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好朋友。但是另一方面,氧氣又以活性氧的形式,使我們生病、衰老,并且最終還會奪取我們的生命。下面舉出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去說明什么是氧氣毒——也就是通過空氣中的氧氣引發(fā)的毒害:
(1)鐵生銹
(2)橡膠失去彈性
(3)黃油、食用油變味
(4)蘋果削皮后變色
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為什么還有毒害作用呢?為了達到充分的理解,還需從微生物的原始形態(tài)說起。
遠古時期,在這個地球上剛剛出現(xiàn)生命的時候,與其說微生物不依賴氧氣就能生存,不如說有了氧氣,那些微生物的生命機制反而就無法生存。但是有一天,利用陽光轉變?yōu)樯芰康脑孱愰_始繁殖,它們吐出了做為排泄物的氧氣,這正好與人類吸進氧氣吐出二氧化碳的行為相反。由于藻類不斷吐出氧氣,在沒有氧氣的地方,原本生活得很愜意的微生物,就會遭受到氧氣毒的毒害,出現(xiàn)過一次微生物全部滅絕的災難。而在那之后,這次利用氧氣得以生存的微生物登上了舞臺,在氧氣的恩澤下,形成生命機制的微生物,就被稱為需氧性微生物?,F(xiàn)在,地球被含有氧氣的空氣所包圍,所以也就成了需氧性微生物的一統(tǒng)天下。
另一方面,盡管在氧氣中無法生存的厭氧性微生物幾乎滅絕,但是還有一些潛伏在缺氧的深層土壤中、深海中或是我們的腸子里,一直延活至今。并且一些討厭氧氣的痕跡,還依然殘留在我們體內,這就是細胞核的部分。細胞內接近核的部位,有一個稱為線粒體的,像發(fā)電廠一樣能夠制造能量的部分。只要線粒體的活動能力一降低,核的部位就和氧氣赤裸裸地接觸到一起。
用顯微鏡觀察一下,就能清晰看到,氧氣和細胞核一接觸,細胞核瞬間就會死亡。由此可見,雖說氧氣對獲取生存能量的作用功不可沒,不過除此之外,只能說它是一種毒品而一無是處。
如果能將氧氣裝進膠囊里,人類只是在需要獲取能量的時候悄悄用一下,然后就生活在與氧氣隔絕的環(huán)境中,那么我們人類大慨可以活到幾百歲吧。可見氧氣之毒害,生物很無奈。
還有一個證據,就是食品在空氣中會迅速腐爛。魚和肉暴露在空氣中,會以十秒鐘為單位變質下去,這就是氧化現(xiàn)象。吃進氧化后的食物,體內將被氧化物形成包圍之勢,這就猶如包圍著鐵銹的外層,繼續(xù)促進著自身的氧化。
具有抑制這種氧化作用的物質,就是抗氧化物。像維生素B、維生素A、維生素c等都有這些功能。蔬菜、綠茶、草藥類植物系統(tǒng)的食物,由于植物本身能夠生產出預防氧化的抗氧化物質,因而食用之,可以增加抗氧化能力。
要說入口食物的理想狀態(tài),諸如果汁,應該是剛剛摘下來的蔬菜、水果當場榨汁,然后即刻一飲而盡。裝進罐頭也好,妥善儲藏也好,難免會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氧化。為了維護健康,不新鮮的食品絕對不要入口。
所謂壽司料理,往往是事先切好魚肉片,與飯團捏在一起,做成一口香備吃的狀態(tài),這樣就很容易從切口處迅速氧化。若是講究的吃法,則是切下一片來現(xiàn)捏現(xiàn)吃。如果對包裝好了的外賣壽司,和在壽司店里現(xiàn)捏的壽司,做以科學檢測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其新鮮度明顯不同。一談到飲食,人們往往留意的是吃什么好,和吃多少適量,其實原材料是否新鮮,才是不應該忽視的重點。
用新鮮度的眼光來看,現(xiàn)在最需要注意的是油加工食品。食品加工油幾乎用的都是植物油。植物油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分子結構不穩(wěn)定,進入人體后,容易和同樣不穩(wěn)定的活性氧相結合,二者就會形成人體的鐵銹——過氧化脂質,成為衰老和成年病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