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3)

名門家訓 作者:陶清澈


在社會中,為什么有些家庭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其樂融融,而有些家庭中的父母,卻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子女,甚至與子女形同陌路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缺乏交流。在孩子眼里,父母往往都是高高在上的,而在父母眼里,孩子又是懵然無知的小毛孩。這種不平等的上下級之間強硬的灌輸教育又怎么能夠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呢?因此,為了能夠改變孩子所謂“不聽話”“唱反調”等逆反心理,家長就要放下姿態(tài),像朋友一樣平等地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那么家長教育孩子時具體應當從何入手呢?

●父母和孩子之間互相建立信任關系。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用語言和情感的方式來展開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在家庭中,子女往往對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們會把父母當做自己生活上的向導、學習上的啟蒙者、德行上的榜樣、感情上的摯友。他們也非常希望能夠獲得父母的信任,和他們能夠像朋友那樣進行坦誠的交流。在家庭教育中,假如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那么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讓他們感到父母和他們是平等的,這樣就會讓他們對父母更加敬愛、親近和服從,心里話也樂意告訴父母。

假如父母和孩子之間還沒有建立起來平等信任的朋友關系,那么雙方最好能夠開誠布公、推心置腹地來一次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彼此將心中的想法都告訴對方,只有這樣,才能消除雙方存在的隔膜。請家長記?。焊改笐撌呛⒆幼钚刨嚨暮门笥选?/p>

●父母應用溫和的態(tài)度對待子女。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不僅會影響孩子對生活的態(tài)度,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和道德發(fā)展,影響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

小孩子的各種行為都會在無形中受到家長態(tài)度的影響,孩子的自尊、自信、自主性、意志力都受父母態(tài)度的影響。孩子在處理事務和對待人際關系的方式也會受到父母態(tài)度的影響。如果父母對孩子以粗暴的方式去教育,那么會導致孩子的行為向不良或不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而父母對孩子采取和風細雨般的教育方式則會使孩子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父母只有采取溫和的態(tài)度,并對子女進行適當?shù)墓膭詈蛶椭?,才能使他們建立起自信心,做事有主見,遇事不退縮,并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這一切對他們的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因此,父母對孩子要采取溫和的態(tài)度。當孩子犯了錯時,先不要面紅耳赤地急著追究,不妨心平氣和地幫孩子指出錯誤,用溫和的態(tài)度讓他意識到自己錯在了哪里,這對孩子改正錯誤是大有裨益的。

●態(tài)度不可時嚴時松。一般情況下,時嚴時松表現(xiàn)為兩種形式。一是對孩子的要求標準忽高忽低,起伏過大,不能依照有序性原則由低到高并保持穩(wěn)定。例如培養(yǎng)孩子的集體主義觀,應當自始至終地讓孩子對集體和同學保持關心,而不能時而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時而又怨孩子過于積極,疏忽了學習。很多家長在孩子臨近高考時就會阻止孩子參加這樣那樣的活動,或是不讓孩子擔任任何班級職務,這會給孩子的學習造成負擔和壓抑感,破壞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二是管教孩子時忽而嚴厲,忽而寬松,甚至不管不顧。這種情況主要表現(xiàn)為:家長情緒好時稍寬松一些,不好時就會非常嚴厲,甚至找孩子出氣;工作時寬松,空閑時嚴厲;平時寬松,一旦孩子犯了什么錯誤就會非常嚴厲。像這樣時緊時松、時斷時續(xù)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極為常見,因為大部分家長也不清楚這種教育方式的危害性。對孩子忽嚴忽松必定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出現(xiàn)的不良勢頭。家長教育孩子要有持久性和恒定性,不能忽冷忽熱,時緊時松。孟子曾以鑿井為例,他說:“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边@句話告訴我們的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持久性,否則一切都是徒勞,不過是“棄井”而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