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jié), 郁悶,寂寞,彷徨……是網(wǎng)上流傳最廣的文字,也是現(xiàn)代人的主流思想和心情。然而,是什么造就了這一切?
幸福是什么?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恐怕會有許多人無言以對。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每個人都在忙碌著,一切都是以最快的節(jié)奏出現(xiàn),然后瞬間消失,就像是劃破夜空的流星。在這樣的生活中,人們難免會迷失,會落寞,會不知所措。如今許多人喜歡懷舊,懷念小時候簡單卻安逸的生活,沒有這么多的壓力,沒有這么多的糾纏。雖然那時物質(zhì)上并不富足,但人們卻能感到一種充實的幸福??梢?,物質(zhì)不是幸福的根本。
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迷失后開始在虛擬的網(wǎng)絡(luò)上找到自己心靈的安慰,然而事與愿違,越是這樣我們越是空虛,越是彷徨無措。畢竟虛擬過后我們還要回到現(xiàn)實,回到我們不敢面對的或不愿面對的現(xiàn)實。因此有些人開始變得越來越“宅”,每天把自己關(guān)在屋里,關(guān)在自己的虛擬世界,過著虛擬的桃花源生活,然而這能解決問題嗎?這樣就能追尋到我們的幸福了嗎?
從何時起,社會系統(tǒng)開始掌管本該由我們自己掌控的幸福?
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為了一粒糖果放聲大哭,為了一個夸獎哈哈大笑,父母也希望我們是那個樣子,我們做的就是我們想的,我們想的就是我們做的。
但是慢慢地,我們進入了這樣一種生活:
小學(xué)的時候,你興高采烈地告訴媽媽,你考了100分,媽媽很高興地摸摸你的頭,夸你是聰明的好孩子。
第二次考試,你垂頭喪氣地告訴媽媽,你考了50分,媽媽恨鐵不成鋼地說:“你還好意思回來?我沒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
慢慢地,你琢磨出一個道理:媽媽愛高分,自己需要考一個好分數(shù)。
哥哥姐姐高考完了,興沖沖地拿著名牌大學(xué)的錄取通知書跑回家,在親戚之中引起了轟動,他們敲鑼打鼓放鞭炮,對哥哥姐姐贊不絕口。
你高考完了,拿著專科院校的錄取通知書回家,親戚們平靜地說,父母供你讀書不容易,好好學(xué)。
慢慢地,你明白了一個道理:親戚們喜歡名牌大學(xué),與自己無關(guān)。
第一份工作,你出門遇到陌生人遞過去名片:經(jīng)理。對方點頭哈腰請你就座。
第一份工作,你出門遇到陌生人向他介紹自己的身份:業(yè)務(wù)員。對方愛答不理讓你自便。
慢慢地,你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高職位才能受人尊重。
戀愛了,你對女朋友說你愛她,她問你有房嗎,你說有,她喜笑顏開地說她也愛你,一輩子。
戀愛了,你對女朋友說你愛她,她問你有房嗎,你說沒有,她面露難色地說她也愛你,但是……
慢慢地,你悟出了一個道理:要想擁有愛情,先要賺夠金錢。
于是,你失落了,彷徨了。我們很乖很聽話地成長為一群有腦無心的人,一群有邏輯沒情感的人,一群講IQ不講EQ的人。在未來的日子里,雖然升了職、賺了錢,卻總覺得心里空得發(fā)虛,自己渴望已久的幸福呢?它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