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肥胖會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自我管理一本通 作者:吳秀福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吃大喝的人多了,開車的人多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胖子多了,這就為代謝綜合征埋下了隱患。現代醫(yī)學調查表明,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病人都比較肥胖,而且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

據調查顯示,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發(fā)病率約比正常人高出4倍,極度肥胖者則高出約30倍。國內調查發(fā)現,超重組的糖尿病發(fā)病率是標準體重組的2.68倍。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發(fā)生的概率也隨之增加,這已成為目前公認的一般規(guī)律。

肥胖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這一點毋庸置疑。在我國古代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有這樣精辟的論述:“此肥美之所發(fā)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毕示拖喈斢诂F代醫(yī)學中的糖尿病。這種關系在《景岳全書》中被闡明得更加透徹:“消渴病,其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變,酒色勞傷之過,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也?!?/p>

人們飲食過量或營養(yǎng)過剩,而體力活動卻大量減少,以致飲食產生的熱量超過身體的需要,從而引起肥胖(超過標準體重的20%)。肥胖儼然已經成為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之一。肥胖者體內脂肪總量增加,而脂肪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并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肥胖的人體內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呈現紊亂狀態(tài),長期進食過多又迫使胰島B細胞不斷處于分泌狀態(tài),從而導致高胰島素血癥。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即腹部體脂分布過多)是發(fā)生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肥胖者組織細胞的胰島素受體減少,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弱,所以造成了胰島素的相對不足,進而難以維持正常的糖代謝。在這種情況下,會使肌肉及脂肪組織變得對胰島素不敏感,以致無法糾正血糖過高的狀態(tài)而最終引發(fā)糖尿病。

肥胖不僅使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而且還會影響胰島的分泌功能。由于脂肪細胞會分泌一種妨礙胰島素作用的物質,因此,肥胖還會降低胰島素的作用。這種因肥胖而使胰島素不能完全發(fā)揮作用的狀態(tài)被稱為“胰島素抵抗”。

此外,醫(yī)學研究證明,身體發(fā)胖有礙健康。特別是年齡在40~45歲的人,體重每增加0.5千克,死亡率就增加1%,而低于正常體重15%的人,死亡率最低。肥胖不僅是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之一,也是其他許多疾病發(fā)病的重要誘因??梢哉f,肥胖是健康的大敵。過度肥胖使心臟負擔增加,從而很容易患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肥胖者的死亡率比體重正常者要高80%。

因此,提倡飯要吃七分飽,飲食種類要多樣化,以谷類為主,副食也應合理控制,注意膳食平衡。平時盡量不吃或者少吃油炸食物及富含油脂的干果類(如瓜子、核桃、花生),豆制品也要適量食用,千萬不能迷戀保健品。同時,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努力減肥,這對于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血糖和脂肪的充分代謝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