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副文藝復興式的復古肖像畫,畫面上是一個男人。
他穿著那個時代的黑色繡花緊身上衣,肩上套著未卸的戰(zhàn)甲。黑色長發(fā)微有些凌亂地垂落雙肩,他的面色有一種貴族式病態(tài)的蒼白,他的眼睛是灰色的。
我想撫摸那些柔軟的長發(fā),我想親吻那蒼白的臉頰,我想看著他深邃的眼睛然后清晰地告訴他,我愛他。但是他的眼睛并沒有在看著我。他一直都沒有在看著我。
在那幅肖像畫面前,我緊緊抓住桌子才沒有讓自己倒下去。我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無法琢磨自己此刻的情感,是震驚、恐慌,還是悲哀、絕望?我不可置信地瞪視著那副無疑的杰作,感覺自己是如此卑賤而渺小,從始至終,我的存在就是一個巨大的玩笑。
是上天可憐我,才給了我這個愚蠢而遙不可及的夢想?讓我以為自己是天生麗質(zhì)的灰姑娘,偶爾委曲求全,只等待高貴的王子終有一天選擇自己作為他的新娘?然而殘忍的事實卻是,當真正的公主出現(xiàn)的時候,她卻發(fā)現(xiàn),王子確實是王子,但灰姑娘卻永遠只是灰姑娘——悲慘、無助、可笑的灰姑娘。
“Bravo! Bravo??!”博維先生的驚訝并不比我小。他顫巍巍地摘下眼鏡,站在莫菲的作品面前看了很久?;蛟S他的初衷只是想讓大家隨便描幾下畫個炭筆速寫什么的,就好像周圍絕大多數(shù)像戴比和尼克那種混學分的英國學生做的那樣。他絕對沒有想到,在他這學期的學生中間,會出現(xiàn)一位模仿文藝復興風格的大師。博維先生激動極了,細小的眼睛里充盈著淚水,眼光不斷在畫像和莫菲之間游移,嘴里哼唱著一些不明語義的法語單字。
和莫菲的杰作相比,在座所有學生的作品都成了垃圾。包括我自己那幅。先前所有的自信和喜悅?cè)肯ТM,我看到它和其他學生的炭筆畫頭碰頭腳挨腳地擠在一起,就好像一群悲慘的乞丐,衣不蔽體,滿臉煤灰,躲藏在畫廊臺階下的陰影里,而頭頂則是金碧輝煌的大殿。他們拼命仰起頭,爭相膜拜著聚光燈下的那副曠世杰作。
博維先生戀戀不舍地停留在莫菲的畫像面前。很明顯,他根本就不想浪費時間去關注其他學生的作品。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當他自己還是個美術學生的時候,和班上其他同學一起去某個國立美術館,參觀古典派大師們的杰作。生平第一次,他被藝術所震撼,為發(fā)現(xiàn)美而哭泣。
我也同樣邁不開腳步,但震撼我的并非是莫菲酷似拉斐爾的筆法,而是她畫像里的那個人。
莫菲畫的人竟然是D。
而且并不是現(xiàn)在的D,不是她在盧浮宮碰到的D,不是和我住在一起的D;她畫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D,那個特蘭西瓦尼亞的戰(zhàn)神和王子,那個我所不熟悉的弗拉德?德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