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城第一桶金

從一無所有到百萬富翁 作者:常樺


汪宏坤,1968年出生在安徽桐城青草鎮(zhèn)朝陽村。當時父親是村里小學的民辦教師,每個月只有幾元錢的工資,微薄的薪水艱難地養(yǎng)活著一家五六口人。在他的記憶里,別人家的菜都是炒著吃,而他家的菜則是放在飯里蒸著吃,這樣可以省些柴火和油鹽。父母都是勤勞善良的農(nóng)民,可他們卻無法改變貧窮的現(xiàn)狀。作為家里的長子,汪宏坤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

那時候,他一放學就到野地里采摘豬草,順便撿些破銅爛鐵賣錢。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1986年高中沒畢業(yè),他就萌發(fā)了出去打工的念頭。在父母的極力反對和自己的堅持下,汪宏坤走出了小山村,踏上了一條艱難的打工之路。

汪宏坤首先到了武漢,在一家家具廠當噴漆學徒工。不到三個月,就能獨立工作了。雖然工作很累,但他學到了手藝。有句話說得好: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在武漢打工四年多,雖然技術(shù)上很過硬,但個人發(fā)展機會太少,他開始尋求更大的發(fā)展平臺。

1992年春節(jié)剛過,汪宏坤決定到北京去闖蕩。大年初t,他帶著僅有的100元錢做路費。由于他覺得錢實在太少了,所以就在臨走前的那天晚上找了幾個朋友打麻將,希望能贏點路費。結(jié)果事與愿違,他反而輸?shù)袅?5元。

于是只好拿著僅有的75元上路。

汪宏坤到了北京,第一次站在北京火車站的廣場上,看著眼前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他摸了摸自己口袋里僅剩的12元錢,絲毫沒有動搖。而是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一定要干出點名堂來!

他馬不停蹄地開始找工作。不久,他便憑借自己的手藝成為一家家具公司的油漆工。漸漸地,他發(fā)現(xiàn)公司的工資結(jié)算方式是月薪制,成本高、效率低,于是他給老板提了一個建議,即把工資改為計件制,多勞多得。這樣大大調(diào)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效率自然隨之提高。老板很高興,當提出給他加薪時,汪宏坤婉言謝絕了。同時,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承包噴漆車間。

當時的那個車間存在很多管理與技術(shù)上的弊端。承包后,他積極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一個月后,工人工資漲了兩百多元,同時也降低了大量成本。

后來他承包了整個工廠的油漆活兒。兩年下來,積攢了兩萬多元錢,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汪宏坤把所有的錢全部寄回了家,想讓父親幫他存著這筆錢。沒想到父親把這些錢全部用來建房子,逐對他說:“以后你要是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就回來,起碼咱還有個大房子啊?!彼械椒浅I鷼?,但是父親的話更堅定了他創(chuàng)業(yè)的決心,他不相信自己會有混不下去的那一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