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進入股市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股市實踐,你要確認自己是哪種類型的投資者,是短線投資者?還是中長線投資者?要確認自己的投資類型應(yīng)從三個方面進行判斷:
◆自己相對感興趣、相對認可哪種投資策略,是短線投資策略?還是中長線投資策略?
◆性格特點,自己是比較理性的人?還是比較感性的人?
◆通過持股時間的長短,比較自己在哪種投資類型條件下投資效果更好,是做短線獲利多?還是做中長線獲利多?
通過自我判斷,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中長線或以中長線為主的投資者,那就要尋找一種最佳中長線投資策略作為主要學習對象。
投資大師策略比較
在證券投資界,有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投資策略,有不同投資風格的大師可供學習。就拿證券市場最發(fā)達、最成熟的美國來說,被譽為華爾街“夢之隊”的五位投資大師,其投資策略就各具特色,其他大師的投資策略也各有不同。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iamin Graham)(1894—1976 年)被譽為“華爾街教父”和“價值投資之父”,證券數(shù)量分析家。格雷厄姆共出版了《證券分析》(與戴維·多德合作)《財務(wù)報表解讀》《聰明的投資者》三部著作。格雷厄姆的核心投資思想包括廉價股原則、市場先生原則及安全邊際原理等。巴菲特認為,格雷厄姆的投資思想將會永遠成為理性投資的基石。
菲利普·費舍爾(Philips Fisher,又譯作菲利普·費雪)(1907—2004 年)被華爾街推崇為“成長股投資之父”,股票質(zhì)量分析家。費舍爾的名著《怎樣選擇成長股》在華爾街倍受歡迎,并且受到極高的評價。費雪的核心投資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找出并買進具有成長股特征的真正杰出的公司(15 個要點)、掌握股票的買入時機與賣出理由、主張長期持有股票等方面。費舍爾的成長股投資實踐也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