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個國家,不管是孩子、家長、教育工作者還是主管官員,到過華德福學校的人,總會被她那充滿生命力的校園氛圍、美麗的教室、豐富的課程、快樂而專注的孩子所吸引。那么,這個越來越受到關注的世界性教育,究竟和其他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呢?
華德福教育具有很多特征,而“人性化”則是其中之一。就像本書展示的那樣,華德福教育首先深入了解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換牙齒(6歲前后)、出現(xiàn)自我意識發(fā)展危機(9歲前后)、開始青春期(12歲前后)——的發(fā)展特點。另一方面,華德福教育關注孩子的想法、感受、做法。如本書所示,體驗入手,整體出發(fā),讓所學的東西與孩子產(chǎn)生聯(lián)系,使之有意義,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興趣和快樂。
除了對孩子的深入了解,教育實施和細節(jié)也同樣重要。在本書中您會看到大量例子:
如何布置教室?如何開始一天,結束一天?什么樣的教具最合適?
如何準備第一節(jié)課?如何開始一節(jié)課,結束一節(jié)課?一節(jié)課之中如何過渡?課與課之間如何過渡?如何與不同個性的孩子合作?如何安排他們的座位?怎么給孩子過生日?教學材料如何選擇?如何選擇課外讀物?如何安排班級旅行?如何開家長會?如何寫孩子的評估報告?如何開一個有意思的教師會?如何與同事、家長合作?如何了解不同的孩子?教師如何自我提高?
這些實際的例子傳達的是對孩子的關懷和對人性化教育的要求。舉一個更具體的例子,本書開始部分描寫的新生入學過程,從招生說明會,到新教師與家長見面會,再到新生入學典禮,一步一步細節(jié)如何實施,其間無不透露著對孩子的關注和對細節(jié)的追求。我曾在公立學校執(zhí)教12年,在成都華德福學校執(zhí)教7年,越來越認識到,對于作為教師的我們,理念和方法最終都要落到對孩子的關注和細節(jié)上,即教育的人性化上。教學研究應該是專業(yè)的、精良的;教育過程應該是細致的、富有人性的。
從成都學校算起,華德福教育來到中國大陸已經(jīng)有7個年頭了,很多朋友慢慢了解了這種教育,而對于更多的人來說,華德福教育依然十分新鮮。它獨特的評估體系、自編的教材、綜合性主題教學的形式似乎都振奮著人們的神經(jīng),也給希望教育改革的人們提供了一扇窗口、一種可能。但是,能夠從書中的描述里去想象,以管窺豹,然后去思考孩子的本質和自然天性,才是本書對于中國老師,對于那些愿意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真正的意義所在。
關于翻譯本身,華德福書籍有些為斯坦納所著,有些則為德語其他作者或英語作者所著,因此名稱和術語的使用和翻譯難免有出入,比如斯坦納也被譯為史代納、史丹納等,但實際上是同一個人。另外,“時段課”也被稱為“主課”,是一種階段性的主題課程,例如在四年級的某個階段,會集中學習“動物”這一主題。時段課老師當然也承擔著班主任的職責。華德福學校主張由同一位時段課教師將同一個班級從一年級一直帶到八年級,這樣不論是老師對孩子的理解,還是教學工作,都會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
本書由田達生老師從德語譯出,田老師曾是大學德語教師,退休后赴德國斯圖加特學習華德福教育,現(xiàn)又積極推動華德福教育的德文翻譯工作,不求名利,堪配“可敬”二字。德國是華德福教育的源生地,始終是華德福教育的標桿,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有一些厘清正源的效果。
李澤武
2010年7月10日
寫于溫德希泰因華德福學校德國紐倫堡
2011年4月修改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