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要注意隨時充電,這種充電的目的一般有兩個:一個是為了在自己行業(yè)內繼續(xù)發(fā)展;一個是為了轉行到比較好的行業(yè)。無論是哪種,都需要有一種付出的意識,而且還要驅除急功近利的心理,用正確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的付出。
林楚是一家報社的記者,工作和收入都相當穩(wěn)定,可是,他卻作了一個讓同事們大跌眼鏡的決定——出國留學。大家不能理解的是,為什么工作多年之后,林楚選擇自己花錢出國。
林楚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了三年,發(fā)現自己對待很多新聞的態(tài)度及感觸,都不如自己初出校門時那么敏銳,而且,對工作也有了倦怠的感覺。雖然他賺了一些錢,但這不是他工作的終極目標,他渴望突破,渴望有新鮮的知識和文化注入自己的生活。
他投資自己的意識越來越強,于是選擇了擁有和中國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歐洲為自己的留學首選地。事實上,在留學的時光中,林楚輾轉歐洲各地,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下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同的文化給了他思考問題的不同的方式和角度。用林楚的話來說,他感覺自己——值了!
留學結束后,林楚回國,還是回到原報社的同一個崗位。有人說林楚走了一大圈,再次回到原點,林楚卻只是笑笑說,就他本人來說,同樣的崗位,兩年前和兩年后的含金量是不同的,這兩年的經歷的確給他增添了一份自信。
在國外的那兩年,他一直在吸收這種自信的思想,現在這份自信已經潛移默化地給了他巨大的推動力。那種心境是他在一直忙于工作的時候所體會不到的。林楚認為自己的工作狀態(tài)很好,一段時間下來,同事也感覺到了他身上的那些變化。大家不由得對林楚伸出了大拇指。
這樣的案例其實很多:小威大學時讀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后去了一家IT公司,先從技術做起,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做到了主管。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真正的原因是三年中,小威一刻也沒放松對自己的學習投資,所賺的錢也基本都投資在了自己身上。先后考下了幾個IT認證,還學習了英語、法語。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小威的公司得到了一個做國際項目的機會,他平時的積累迅速派上了用場。項目的成功,給他加分很多,于是順利地得到了升遷。
在這些案例中,我們能很容易地看到,投資自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狀態(tài)上的提升,并不是為了馬上讓自己盈利,馬上讓自己升值。很多人,在職場投資自己學習,只想拿到某個證書之后,領導就會給自己加薪,就能馬上賺大錢、賺快錢,但這樣的想法往往就是他們前進的阻力。只有去掉急躁之心、浮躁之氣,靜下來去學習,投資自己才會真正體現出它的價值。
李開復:自信是對自己的,而不是對別人夸耀自己
最好的做法是將謙遜與積極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態(tài)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既不自負自傲,也不過分謙卑。
——李開復
在李開復的成長中,有一件事情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甚至影響到他長大成人后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李開復小的時候非常自由,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例如,家里所有的鐘表調慢一小時以便晚上床睡覺;把鄰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證實鄰居池塘里有沒有100條魚。但這所有的荒唐并沒有讓他承受父母嚴厲的責罵,他的媽媽對此作了極為寬松的處理。
但是有一件事情,卻讓李開復挨了打,李開復天資聰穎,當他5歲的時候,就上小學了,有阿姨來他家做客,問他學習情況,當時李開復驕傲地說:“我從來沒有看到過99分。”他是如此自負,媽媽聽到了,并沒有說話。
直到一星期之后,又一次考試結束,李開復沒有拿到100分,媽媽打了他,面對李開復的委屈和不理解,媽媽讓李開復懂得如何在謙虛和自信中保持平衡,才不會在自卑或自負中跌倒。
李開復還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曾經的同事中有一位非常聰明的E先生,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總是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他在工作中,也堅持著這樣的作風和表現,每當他猜測的一件事情發(fā)生了,就會強調那是他早有預測的。如果他做錯了,就會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顧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