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看始皇是如何求忠的:始皇在梁山宮,從山上看見李斯的車騎儀仗甚為隆重,表示不滿。后來,始皇周圍的人將情況告訴李斯,李斯立即減少車騎人數(shù),始皇發(fā)現(xiàn),知道有人泄密,審問在場人,無人承認(rèn),只得把當(dāng)時在場的人全部殺掉!
這里就出現(xiàn)一個問題,既然中國的帝王都喜歡韓非子的法術(shù),為什么表面上卻遵從儒家呢?很簡單,愚民嘛。特別是秦家二世而亡,血的教訓(xùn)告訴后來的竊國大盜們:要溫情脈脈,要脈脈溫情!所以,儒家就是竊國大盜們白天的外套,法家則是他們的睡衣!
岳飛之死,嚴(yán)格意義上來講,在于不忠。高宗主和,岳飛主戰(zhàn),高宗想穩(wěn)作皇帝,岳飛卻要迎回二圣,這不是跟君主對著干嗎?而秦檜之所以能討得高宗趙構(gòu)的喜歡,恰是因了他的忠心。更何況法家云:君主本人要獨斷專行,眾人稱贊的人,不必喜歡;眾人反對攻擊的人,君主不必憎嘉慶恨。君主有時候?qū)O矚g壞蛋,真是氣人!
還有乾隆,那么英明,也狠抓反貪來著,難道就對和珅的貪污問題沒有察覺?非也!原因還在于和珅雖貪,卻是很忠的,又英俊,又聰明,絕無二心,一生都在想著法子哄主子高興,這樣的奴才皇帝不喜歡才是傻冒呢。乾隆自己也說:我也知道和珅壞,可是沒了他,誰陪我玩兒呢?
后來,治和珅,諸位可不要自作多情地以為新皇帝在反貪。根本原因:之一,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不是嘉慶的人;之二,黑吃黑,嘉慶繼位時,國庫空虛,內(nèi)亂頻頻。所以,乾隆死后第五天,嘉慶就將和珅革職查辦。民謠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反貪,卻是因為自己沒錢鬧的。
那么你會問:難道皇帝不反貪嗎?難道皇帝真的不喜歡清官嗎?非也,皇帝當(dāng)然反貪,但是只在貪風(fēng)甚熾,影響政權(quán)的穩(wěn)定性與合法性的時候,才反貪的?;实鄹拘缘目謶?,除了臣有二心之外,還有就是百姓的造反之心。如果說百姓是妖魔的話,那么清官便是帝王供妖魔享用的犧牲與祭品。說得不客氣點兒,清官是帝王放在百姓面前的冷豬頭肉。所以,皇帝對清官的喜歡是有限度的,海瑞就是一個例子!嘉靖皇帝又要用海瑞做道德的幌子,同時又討厭他的粗線條的二百五作風(fēng),無奈只好既不殺,又罵他為 "那個咒罵我的畜物 "。嘉靖升天,新皇隆慶登基,對海瑞的安排卻成了新朝的一個難題。按黃仁宇的分析,"比較穩(wěn)妥的辦法是讓他升官而不讓他負(fù)實際的責(zé)任 ",而現(xiàn)代社會,我們也時不時地能發(fā)現(xiàn),所謂的清官,經(jīng)常遭遇明升暗降的所謂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