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問·思索(2)

對話:與世界接軌的15種表情 作者:陳紅兵


節(jié)目很討巧地設計了所謂談判代表的環(huán)節(jié),以談判的形式實現(xiàn)對話。節(jié)目請來了許多嘉賓,但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中方、印方各只有一位主講,其他人做補充。第一輪中方主講人是海爾的代表,他講述在印度開拓市場的故事,印方的代表是一位有冒險精神的商人,他只身來到中國的紹興,打算做有關紡織品的生意。

第二輪談判中,中方的代表來自中興通訊公司的,他們在印度進行投資并有效地占領市場。而印方的代表來自一家叫印孚瑟斯的公司,該公司是四年前在中國建立的獨資企業(yè)。第三輪沒有主要代表了,因為許多領域都覺得可以展開合作,比如軟件、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發(fā)電設備,還有廣告、旅游、餐飲……許多中國的企業(yè)開始向往到印度去,一想到印度有那么多的人口,那就意味著龐大的市場,就會興奮并充滿期待。

有意思的是,當主持人詢問每輪被選的談判代表對對方國家有何建議或期望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雙方的要求既有非常初級的一面,也有涉及兩個國家文化與觀念完全不同的一面。印度對中國的期望是希望再透明一些,各方面商業(yè)運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尤其是政府的法規(guī)與稅收方面要更加透明,不要讓商人來到之后無所適從。

印方還期望中國對服務價格更加重視,服務本身就是商品,應該有優(yōu)質的價格,正如印方維拉莫所說:“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服務業(yè),對于服務價值的認可。中國服務的成本,相較之于西方市場來講是比較低的,這對我們來說是挑戰(zhàn)。當然也是幫助中國的客戶了解到服務的重要性的過程,我覺得這是非常關鍵的。”

中國對印度的期望第一個就是簽證的時間要再長一些,簽證的日期限制太短太死很不方便。雖然中興通訊的ZTE手機在印度已經超過了1000萬部以上,占有了印度非常大的一塊市場。但何士友認為最難忘的是印度市場在全球范圍內來講對產品的質量,以及服務價格要求都可算是最苛刻的。他們在內部常說,如果在印度市場能夠生存下來,那么中興在全球其他地方就能活下來。

聽起來好像都在抱怨,但抱怨的前提是期待,正如嘉賓沙瑪所說:“印度和中國加在一起,消費者總人數(shù)是二十多億,而GDP加起來達到4萬億美元之多。同時,這兩個經濟體,現(xiàn)在都在以接近10%的增長速度快速發(fā)展著。在目前的階段,我們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不管是貿易、投資,還是雙邊的技術合作,都是蒸蒸日上。這種發(fā)展對兩國的經濟都會帶來巨大的好處。甚至不光是對兩個國家有益,對整個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也是有益的。這種態(tài)勢還會繼續(xù)下去?!?

中方嘉賓張小濟也特別期待,他說:“國際上很多人在講,說中國是IT硬件的制造大國,印度是IT軟件的出口大國,能不能互補,形成一種新的優(yōu)勢?我想這條路是要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偉大民族,發(fā)揮我們聰明才智,共同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奇跡的?!?

期待,期待,中國和印度,期待著有更多的合作與發(fā)展。但我們也需要追問,為什么這樣兩個比鄰而居的國家,會有如此多的期待?為什么不能更多更深入地行動起來?

使命的召喚

比起節(jié)目中所涉及的內容,真實的數(shù)據(jù)更有力量也更豐富:2008年,中國對印度出口增長529%,是中國所有對外貿易對象國(地區(qū))中增長最為迅猛的國(地區(qū))之一。從雙邊經濟結構、商品的構成等因素分析,中印在雙邊經貿交往中應更強調“互補性”而非“競爭性”。同屬于發(fā)展中國家,中印兩國在經貿交往中仍有大量有待發(fā)現(xiàn)、不斷拓展的合作領域。

目前,中國主要從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進口鐵礦砂,但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砂所付出的成本比印度高,而澳大利亞的優(yōu)質鐵礦砂已面臨枯竭。中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砂已占進口總量的20%以上,雙方的潛力還可以進一步開發(fā)。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這幾年煤炭出口增長很快,而印度石油缺乏,隨著鋼鐵產業(yè)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在“高油價時代”需要煤作為主要的能源,但印度煤炭尤其是煉焦煤稀缺。一直以來,印度一直是中國煤炭資源最大的買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除了可以擴大對印度的煤炭及煉焦煤的出口之外,還可以向印度企業(yè)提供中國優(yōu)秀的采煤技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