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松浦黨的奮戰(zhàn)情景是這樣敘述的:
……日軍多被燒死,城門望樓亦起火而無暇撲滅。上松浦、下松浦武士見勢,俱覺以傳統(tǒng)戰(zhàn)法似難占上風,遂以僅千余人迂回外海,實施夜襲。
雖志在取勝,作戰(zhàn)勇猛,然勢單力薄,若九牛一毛、滄海一粟,……(中略)終皆遭生擒,身受縲紲之辱,以索貫其手心,系之船側。
可以說他們是采取敢死隊式的作戰(zhàn)行動而失敗的。
人們說,倭寇四起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受到元朝的打擊而形成的。元朝艦船雖因遭遇臺風而覆滅,但其國內正在認真謀劃第三次遠征。而且日本風傳九州近海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元船,這也時常威脅沿海百姓的安全。松浦黨人自然留心搜尋。他們有時指揮壹岐和對馬的海民到高麗沿岸,還每每渡過東中國海,出現(xiàn)在長江口一帶。他們進行秘密貿易,試探國情時還耍蠻。元代以前沒有倭寇,后來才出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由此可見,不能說二者毫無因果關系。再說,元代之前,日本對海外的事很少關心,其后才變得異常敏感。
他們的過度警惕演變成行動,于是搖櫓駛向遠方。他們絕不用大船,而是使用明人所說的輕舸。船翻了,在風浪中正過來再向前劃。吃的是不怕水浸的小米之類粗糙的谷物,裝在袋子里扔到船艙底部。船雖小,但有時五十來只小船齊聲吶喊著搖櫓前進,氣勢也蔚為壯觀,渡海的人數(shù)和五六艘大船所載的人數(shù)不相上下。
其間,元滅明興。明朝和對海外開放的元朝不同,它以海禁為國是,明令禁止人們出海,不許片板人海。鎖國雖然嚴厲,卻沒能防住從海上過來的倭寇。
大陸的海岸線綿長,為遏止不知會從哪個海灘登陸的倭寇,明朝中央和地方官吏疲于奔命。
不過,就遼闊的大陸而言,從松浦諸島和肥前各島去的倭寇人數(shù)有限,倒是中國南方的暴民加入了這個團伙,他們模仿倭人,把頭剃成半月形,于是倭的人數(shù)大大增加。因此,人們認為,都是倭寇不假,但“真倭”不過十分之一,其余全是明人。
明朝的《洋防輯略》中對此也有記載:
嘉慶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初犯漳泉,僅二百人,其間真倭十之一,余皆閩浙通蕃之徒。
這段記述也說明,室町時代⑧宋期,平戶就已經(jīng)有了和日本其他六十多個州不一樣的色彩,以航路相連的浙江和福建兩省比日本本土的京城和鐮倉更像鄰居。他們的船只乘著季風從遙遠的浙江、福建來到平戶卸貨,不少明人在島上定居,建造明式房屋,全島已達到國際化。
其后,受福建和浙江貨船渡海到平戶的影響,葡萄牙船只也到了平戶。
此時松浦家與其說是大名,莫如說成是貿易商人。隨后荷蘭船和英國船也相繼到來,并各自在平戶建商館,使平戶呈現(xiàn)出一派興旺景象。
其間有豐臣家族的興亡,倭寇時代的終結。當時秀吉自己就像個大倭寇,企圖獨占貿易之利,甚至舉兵侵略朝鮮,但不久即病死,家族也滅亡。
接著德川幕府成立,建都于遠離平戶的東部農業(yè)地帶江戶。隨著歷史變遷,同往年相比,此后的九州貿易也明顯開始走下坡路。
莊助出生得晚,平戶島上的繁華即將結束時他才長大成人。
平戶的路幾乎都是坡道。
只有一塊叫宮前的狹小平地壘起石墻,夯土加高,并用石板鋪地,這就稱做“葡萄牙碼頭市場”的交易廣場,那些用竹葉做帆的福建船、草席做帆的浙江船、棉布做帆的紅毛南蠻船也??吭谶@里。
但是,無論武士的宅院,還是步卒的大雜院,都建在削平的半山腰,或四處山溝和山中低洼處。這個地方的人雖說原本是倭寇后裔,但身手像鹿一樣敏捷。說起鹿來,這個島上遍地野草,可放牧牛馬,毗鄰的生月島更以出產(chǎn)名馬聞名。
莊助的亡父叫瀨右衛(wèi)門,母親生下莊助就去世了。據(jù)說,瀨右衛(wèi)門是松浦家的馬倌,當上了上一代主人的馬丁,精通大坪流派馬術的奧義,但在莊助的記憶里,幾乎沒有留下父親的印象。莊助是跟著外祖父道喜長大的。道喜是個彪形大漢,身過六尺,其所作所為異于常人,年輕的時候獲準出家為僧,似乎頗受上一代主人信賴,得到扶持。他不但精通閩南話和浙江話,有學問,還熟悉地理,常活靈活現(xiàn)地為莊助講大明的情況。道喜也許是最后的倭寇了。
⑧室町時代:足利氏掌握政權的時代,即1336-1573年?!g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