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飛將軍中原絕舞

嚴肅的不正經(jīng) 作者:汗青


先時,“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布來迎”,因為“(呂)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所以呂布“遣使上書,朝廷以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哪知道“使人于山陽界亡失文字(即封官的詔書和印綬)”,于是這個時候已經(jīng)是司空的曹操“又手書厚加慰勞布,說起迎天子,當平定天下意,并詔書購捕公孫瓚、袁術、韓暹、楊奉等”,呂布知道后大喜,于是:

復遣使上書于天子曰:“臣本當迎大駕,知曹操忠孝,奉迎都許。臣前與操交兵,今操保傅陛下,臣為外將,欲以兵自隨,恐有嫌疑,是以待罪徐州,進退未敢自寧?!贝鹛嬖唬骸安极@罪之人,分為誅首,手命慰勞,厚見褒獎。重見購捕袁術等詔書,布當以命為效。”太祖更遣奉車都尉王則為使者,赍詔書,又封平東將軍印綬來拜布。太祖又手書與布曰:“山陽屯送將軍所失大封,國家無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為作印,國家無紫綬,自取所帶紫綬以籍心。將軍所使不良。袁術稱天子,將軍止之,而使不通章。朝廷信將軍,使復重上,以相明忠誠。”布乃遣登奉章謝恩,并以一好綬答太祖。

這一段時期呂布和曹操的關系相當微妙,其中利害暫且不說,至少可以說明呂布很想堂堂正正地回朝做個天子腳下的階下臣的,后來東海蕭建為瑯邪相,治莒城:

保城自守,不與布通。布與建書曰: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余里,乃在天西北角,今不來共爭天東南之地。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宜當共通。君如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也!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馀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布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可取布書與智者詳共議之?!度龂尽尾紓鳌芳芭嶙?。

尤其是后面“君如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也!昔樂毅攻齊……布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幾句,和曹操的《讓縣明本志書》中的“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一句幾有異曲同工之意;而“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之說,誠為當時實情。前面的“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布來迎,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和他與曹操的戰(zhàn)役中因為沒有糧草而退兵兩事,又互相印證了呂布的確是曾經(jīng)想西迎漢帝而力所不能,這些都可以說明他的理想是做個漢朝的臣子,并無不臣之心。也許他對王允所說的“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的囑咐還沒有忘懷。因此我說他比“郡郡作帝,縣縣自王”、“自還相攻,莫肯念國”之流的諸侯們好多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呂布至少可算得是個大漢朝的“忠臣”。

從這些方面來看呂布,可以說呂布此人能文,且行文豪氣不除,文字也可一觀,他給袁術和蕭建書(呂布另幾封書信文多不載,附錄于后)中看,嬉笑言談間自有其豪氣在,而且對大局和人物亦有自己比較有見地的看法,這樣的人,不為謂之無知;覆蔭劉備和對袁渙事自可說明其有容人之量;他亦有其得人心處,是以高順、陳宮慨然為之赴死,左右臨危而不忍取其首詣曹操;臨陣身先士卒,勇猛過人,勇名聞于天下,因此時人才有語曰:人中有呂布。

只可惜他有兩大致命的性格上的弱點,一是他手下大將高順說的“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舉動隨意性太強;二是沒有主見且不善斷。

郭嘉說袁紹好謀寡斷,而呂布既不好謀又不善斷,他雖然知道高順的忠言而不能用,陳宮有善謀而尚自猶豫當從不當從,作為一個諸侯沒有這樣的政治素質,反而更像個江湖豪士,不敗亡就是天數(shù)了。因而誠如高順所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shù)也?!庇株悓m被俘后對曹操說:“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于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見《三國志·呂布傳》及裴注。

這二人的確說出了導致呂布敗亡的致命傷。

惜乎,縱觀呂布,當是能文善武,頗得人心,既有容人之雅量及見地,又無割地稱王的野心之人,而他最后覆滅的悲劇,實在是源自于他自身弱點的一個性格悲劇,頗可為之一嘆。又其一生行無大惡,譬如屠城坑卒、親信小人、屈殺賢良、目無君上等等常見于歷史奸邪人物的罪名一個沒有,甚至可以說連大過都沒有,真要指責也許只可以指責他和董卓婢女私通這個事,其他諸如攻城略地之所為,是戰(zhàn)爭時期的必然產物,沒有屠城坑卒,也不能指責為惡行。

最主要的一點,《三國演義》上借張飛之口說他是反復小人,“三姓家奴”,只不過真要是說起反復小人,恐怕他絕無資格與大耳公劉備先生比肩的。

大耳公劉備先生先是在公孫瓚手下,因為陶謙給了他四千兵他就棄公孫投陶謙,然后占了徐州,后來又投靠了呂布,再接著是反攻呂布轉投曹操,而后又反攻曹操轉投袁紹,再去投劉表,最后一次是他剛剛對孫權說完“你如果攻劉璋我就披發(fā)入山”,一轉身就用劉璋給他的兵馬圍攻成都,搞得劉璋最后要在孫權的保護下才能安度余生。要這么算下來,劉備至少是“七姓家奴”,呂布連他的一半都及不上。因此如果比起劉備來,呂布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小兒科,根本就連和劉備評比誰更“反復”的資格都沒有,可是現(xiàn)在卻因為一部《三國演義》,平白背上了一個“三姓家奴”的千古罵名,成為反復小人的代名詞,小說家的刀筆不可謂不利。

附錄

《與韓暹、楊奉書》:二將軍拔大駕來東,有元功於國,當書勛竹帛,萬世不朽。今袁術造逆,當共誅討,奈何與賊臣還共伐布?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

《與袁術書》:足下恃軍強盛,常言猛將武士,欲相吞滅,每抑止之耳!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間,足下鼠竄壽春,無出頭者。猛將武士,為悉何在?足下喜為大言以誣天下,天下之人安可盡誣?古者兵交,使在其間,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遠,可復相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