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綠色股票龍頭第一太陽能近五年的走勢圖,可以看到股價在2008年5月到達最高點,之后一直盤整做頭,是很標準的主力出貨圖形。股價在2008年9月后開始破位下行。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跟風,部分主力資金根本是一幫人,他們是在世界各大股市同時出手的。中國資本市場雖然不完全開放,但人家自有辦法。
這波先是為了掩護美國奧巴馬概念股出逃,在美國賣出,在中國買入,鎖定風險。2009年4月,中國股市中綠色股票的漲勢大多結束。猶太財團在中國翻空(當時雖然內地沒有融券業(yè)務,但私下大家都有辦法),而他們買入的美國股市再次全面大漲,正好再次對沖風險。碳效應指數(shù)的推出不過是為了掩護所謂綠色股票出逃罷了。
“咱們一伙”猶太財團幾乎每次都是同時買進一個市場的股票而賣空另一個市場的股票對沖風險。高明的是,他們并不是簡單地搞數(shù)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對沖鎖定風險,而是很注意對股票的估值,每次都是賣空估值高的股票,做多估值較低的股票,而且也不拘泥于非要同一時間買進賣出。最后的結果是不論是多單還是空單,全都獲暴利,同時還鎖定了風險。什么叫對沖?這才叫對沖。什么叫高手?這就叫高手。當然,即使是這樣的高手,也有走麥城的時候。后面我們將會仔細講,“咱們一伙”如何被“胡蜂”財團暗算的事。
除了銀行企業(yè)發(fā)財外,西方政府這次也想分一杯羹。法國希拉克政府最早提出了“碳關稅”的概念。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產(chǎn)品進口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試想,要是能夠大收中國等新興工業(yè)國的碳關稅,那就既保護了本國工業(yè),又增加了財政收入,豈不一箭雙雕?要是中國這些國家不愿意被剝削,那就出大錢來買節(jié)能減排技術好了。
這么大的一桌麻將,坐起莊來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一般來說,主力坐莊通常有兩種打法:一種是除了有幾個專家寫寫股評外,主要靠主力自己(政府軍)來拉抬,以前中國內地股市死的那些莊家多是這種打法;另一種是主要靠發(fā)動群眾來抬轎:不但從輿論和氛圍上調動群眾,還要在價格走勢上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力只是在關鍵時刻出手,好讓散戶覺得大漲在即。
奧巴馬善于搞街頭政治,很懂得發(fā)動群眾。另外,他還有一個美國式的法寶,那就是制定標準。這當然需要頂級專家大聲疾呼,以及學術界基本認同的氛圍。
穿幫
不過到了2009年11月初,奧巴馬訪華前,科學界的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開始陸續(xù)有人質疑喜馬拉雅冰川到2035年消失的觀點。有很多人列舉了大量證據(jù),證明喜馬拉雅冰川并沒有異常變化。BBC等媒體披露原來預測冰川消失的時間是2350年54。好家伙,一下子就給減了300多年!喜馬拉雅冰川事關亞洲十幾億人喝水的大問題,就敢這么亂忽悠。
那么氣候變化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到底哪里來的呢?據(jù)說是一個德里大學的教授哈斯尼(Syed Iqbal Hasnain)的研究小組長期在冰天雪地觀察的結果。但當《自然》雜志的記者去采訪這位“頂級”科學家時,他居然說這個數(shù)據(jù)是他猜的(speculative)55。敢情這位大教授當初這么說,就是為了“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事也敢拿來開玩笑。
不過氣候變化委員會還在硬撐,雖然他們也承認數(shù)據(jù)錯了,但拒絕道歉。氣候變化委員會的主席更是堅決不辭職。那是,辭職了,哪有現(xiàn)在這么多錢拿?哪有這么多公款可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