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日:“然,非與?”日:“非也。予一以貫之?!?/p>
【注釋】
識:記憶、記住。
與:句末感嘆詞,表示疑問和感嘆。
【譯文】
孔子說:“賜呵,你以為我學了很多知識而又能都記住嗎?”
子貢答道:“當然口羅,難道不是這樣嗎?”孔子說:“沒有這回事,不能都記住。不過我能始終堅持去多學強記。”
冉求日:“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尤眨骸傲Σ蛔阏?,中道而廢。今女畫。”
【注釋】
說:悅、高興、喜歡。
畫:劃分界線。<孫子兵法·虛實》:‘我不欲戰(zhàn),畫地而守之?!?/p>
【譯文】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您的學說,實在是自己的能力不夠?!?/p>
孔子說:“如果能力不夠,是走到中途走不動才停止前進?,F(xiàn)在你是劃地自限不往前走了?!?/p>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日:“非吾徒也。
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注釋】
富于周公:富過周公。于:比、過,司馬遷:《報任安書》:‘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芄杭?,名旦,武王胞弟,曾輔助武王滅商。武王死后輔助成王,鞏固了周王朝的政權。參見的注釋。
小子:指孔子的其它學生。
【譯文】
季氏比周武王時代的周公還要富有,然而冉求還幫助他搜刮錢財而增加更多的財富。孔子說:“冉求已不是我的學生了。學生們,你們可以大張旗鼓的的聲討他?!?/p>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日:“有政?!弊尤眨骸捌涫乱?。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p>
【注釋】
晏:晚,遲。
吾以:即用我。以:用。吾:我,第一人稱。
與:參與。
【譯文】
冉求從季氏府中退朝回來??鬃訂枺骸盀楹芜@么晚才回來7”
冉求回答道:”有政事商量。”孔子說:“可能是季氏的私事吧。如果有政事,雖然現(xiàn)在不用我。但我還是會聽說的。”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日:“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
日:“然則從之者與?”子日:“弒父與君,亦不從也?!?/p>
【注釋】
曾由與求之問:即‘問由與求’的倒裝。曾:副詞,用來加強語氣。
具臣:相當于備員,指享受俸祿而不能有所作為的臣僚。這里暗指孔子對仲由、冉求的指責。
【譯文】
季子然問:“仲由和卉求是否可以稱得上大臣?”孔子說:“我以為您有什么奇特的問題呢.竟是問仲由、冉求這兩個人呀。我們所說的大臣,應該能以合于仁德的做法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干。現(xiàn)在仲由和冉求這兩個人呀,可以說只能算是備臣.作為不大?!?/p>
季子然又問:“既然這樣,那么他們肯聽話嗎?”孔子說:“如果要他殺父殺君,他們是不會聽從的。”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日:“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注釋】
哀公:魯國國君,詳見[10 .65]注釋孰:疑問代詞。哪一個。
遷:轉移。
貳:重復。
過:過失。
亡(Wu):通‘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