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日本留學與剪辮子(12)

周氏三兄弟 作者:黃喬生


這就是第一印象,雖然很平常,但很深刻。后來,這成了周作人給日本人的生活所下定義的一個重要依據:愛好天然,崇尚簡素。

本來,中國古代也不是沒有光腳的習慣。在江南水鄉(xiāng),婦女赤腳是常事,不是有首《江南好》詞嗎?“江南好,大腳果如仙。衫布裙綢腰帕翠,環(huán)銀釵玉鬢花偏。一溜走如煙?!碧拼娙死畎子芯湓疲骸皟勺惆兹缢恢f頭襪?!毕胂牍糯说娘L采,真令人神往。

意外的是,在現代中國幾乎消失殆盡的這種美卻又在東鄰被發(fā)現了。當初魯迅剛到日本時也有這種感觸,看見街面招牌上的漢字,覺得恍如置身于古代中國。

周作人后來非常關注婦女問題,對中國婦女纏足的惡習批判最為嚴厲,從中日兩國婦女赤足與纏足對比中得到的觸動恐怕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由赤足的習俗,周作人更擴大到觀察和思考日本人生活中的天然之美。他發(fā)現與此有關的一些特點,如清潔、有禮、灑脫。灑脫和有禮兩件事粗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協(xié)調,其實有密切聯(lián)系。灑脫不僅是彬彬有禮,更主要的是指那種沒有宗教與道學的偽善、沒有從淫佚產生出來的假正經的超然的性情。

更遠也更廣地探究,周作人覺得日本人同古代希臘人有相像的地方。英國著名作家靄理斯(H·Ellis)的一段話讓他很受啟發(fā):

希臘人曾將不喜裸體這件事看作波斯人及其他夷人的一種特性,日本人——別一時代與風土的希臘人——也并不想到避忌裸體,直到那西方夷人的淫佚的怕羞的眼告訴了他們,我們中間至今還覺得這是可嫌惡的,即使單露出腳來。

靄理斯極力表彰古希臘人和日本人,甚至將他的現代歐洲同胞也視為“夷人”。周作人很贊成這位學者的觀點,后來也一再把日本稱為現代希臘。希臘古國恨不能相見,他十分慶幸能夠親歷日本。且不說別的,單是一出門看見行走的女子沒有一個裹腳的,就讓他覺得非??煲猓欢谥袊?,是往往劈頭就遇見走路顫顫巍巍的女同胞,使人的心一下子揪緊。本來在書房里還為幾千年文明古國驕傲呢,頃刻間垂頭喪氣。

周作人對日本人穿的鞋子和襪子發(fā)生了研究的興趣。魯迅來日本時,因為聽了一個老留學生的勸告,買了許多雙中國的白襪子,結果全然用不上,成了一個笑話。周作人來時當然就吸取了教訓。日本的布襪子將足趾分為兩枝,穿上木屐,很是方便,但這辦法不適用包過腳的女子,因為她們的足趾是重疊的,分不開來了。周作人比較幾個國家的鞋子道:

我常想,世間的鞋類里邊最善美的要算希臘古代的山大拉,閑適的是日本的下馱,經濟的是中國的南方的草鞋,而皮鞋之流不與也。凡此皆取其不隱藏,不裝飾,只是任其自然,卻亦不至于不適用與不美觀。此亦別無深意,不過鄙意對于腳或身體的特別部分,以為解放總當勝于束縛與隱諱,故于希臘日本的良風美俗不得不表示贊美,以為諸夏不如也。

周作人也不是一味地否定中國文明,他更愿意將日本的良風美俗看作是中國固有的東西,只不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丟失罷了。日本既是希臘的現代版,當然更是古代中國良風美俗的保存者。

對于日本的風俗,周作人盡可能多加了解。擔任過清政府駐日公使的黃遵憲著有《日本雜事詩》等,所記日本日常生活風習甚詳。例如關于房屋的描寫:

室皆離地尺許,以木為板,藉以莞席,入室則脫履戶外,襪而登席。無門戶窗牖,以紙為屏,下承以槽,隨意開闔,四面皆然,宜夏而不宜冬也。……盈柱皆以木而不雕漆,晝常掩門而夜不扃鑰。寢處無定所,展屏風,張帳幕,則就寢矣。每日必灑掃拂拭,潔無纖塵。

周作人喜歡這種簡單樸素的生活。四壁蕭然,只買一張小幾放在窗下,再置兩三張坐褥,就可以安居??腿藖砹吮榈乜勺?。幾前看書,倦了隨便臥倒,不必另備沙發(f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