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30歲后,你拿什么養(yǎng)活自己 作者:張笑恒


對于一個二三十歲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從長計議。一個人要學會選擇,正確取舍,一定要學會“放長線釣大魚”。只有當他的眼睛盯著目標的時候,他實現(xiàn)目標的機會才比較大。無論這個目標是什么,情況都是如此。從長遠打算,雖然不能立刻收效,但能在日后得到更大的好處。所以要想在30歲之后富裕起來,就要把目光放遠點。不要舍不得眼前的一點小利,而錯失獲取更大財富的機會。

生活中,成功永遠屬于那些有遠見的人。學會思考,從長遠考慮,才會獲得更大、更長遠的利益。

一個年輕人一直想成為富人,但他經(jīng)過各種努力,還是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一天,他找到一個富翁,向他請教成功之道。富翁沒有給他講什么大道理,而是拿出了三塊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說:“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哪塊?”

年輕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然是最大的那塊!”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年輕人,自己挑了塊最小的吃了起來。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后,他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來,而這位年輕人再也沒有吃第二塊的機會了。

這位年輕人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雖然富翁吃的第一塊西瓜沒有自己的大,但他卻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塊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就比年輕人多了。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都容易被眼前的最大或最好利益所誘惑,而等到你把事情做完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還要耗費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如果用同等的精力和時間去做別的事情,雖然一下子沒有那么大的利益,但是做的事情卻多得多,總的利益也比做一件事情要多得多。所以,要想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就要有戰(zhàn)略的眼光,只有學會放棄眼前的蠅頭小利,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

美國作家唐·多曼在《事業(yè)革命》一書中說:“把眼光放長遠是踏上成功之路的一條秘訣?!睕]有這種品性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的,甚至連小事都做不成。成大事者是具有遠見的人,因為只有把目光盯在遠處,才能有大志向、大決心和大行動。所以說,做事要高瞻遠矚,做長遠打算,不要總是想著既得利益,有未來才是真正的遠見卓識。“馮諼買義”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戰(zhàn)國時期,齊國丞相孟嘗君以養(yǎng)士出名,由于他待士誠懇,感動了一個叫馮諼的落魄人。一次孟嘗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討債,馮諼自告奮勇,并詢問將催討回來的錢買什么,孟嘗君讓他買一些家里沒有的東西。

馮諼到了薛邑后,發(fā)現(xiàn)這里的生活十分窮困,老百姓聽說孟嘗君的討債使者來了均有怨言。馮諼于是召集邑中居民,說:“孟嘗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筆勾銷,利息也不用償還了,今天當著大家的面把債券燒毀,從今以后再不催還?!闭f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券都燒了。孟嘗君如此仁義是廣大薛邑百姓沒料到的,于是,人人感激涕零。

馮諼回來后,孟嘗君得知實情很不高興,馮諼說:“您不是叫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嗎?我已經(jīng)給您買回來了,這就是‘義’。焚券示義,這對您凝聚民心是大有好處的??!”孟嘗君感覺自己吃了個“啞巴虧”,只有打發(fā)馮諼一邊休息去。

若干年后孟嘗君被他人讒言陷害,相位不保,三千門客也走了大半,只好躲回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聽說他回來了,傾城而出夾道歡迎。孟嘗君感動不已,終于體會到了馮諼“買義”的苦心。

如果沒有當年馮諼放出的“長線”,那么如何會有今天“大魚”的回報呢?古人云:“謀深,慮遠,成之因也?!币龅礁哒斑h矚,就要有深謀遠慮的思想,別讓眼前的一些近利蒙蔽了我們的眼睛,要深刻認識到謀與慮在成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謀得深,慮得遠,這樣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尤其在當今這個充滿競爭的當代社會里,只有具有長遠的眼光,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只有眼光長遠的人,才不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才能看見眼前利益背后的大利益,所以他才能先別人一步取得成功;只有具有長遠的眼光,才能使自己獲得更進一步的發(fā)展,讓自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只有放了手中的“長線”,你才有收獲“大魚”的可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