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臉皮厚,吃不夠;臉皮薄,吃不著。在今天看來,這句話不無道理。臉皮厚點,在遭受別人的嘲笑辱罵時可以一笑而過;臉皮厚點,就可以不在意被別人拒絕后的尷尬;臉皮厚點,就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遇;臉皮厚點,就可以在失敗的時候輕松認輸……
在中國,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死要面子活受罪”之人,他們極其要強,寧愿身受苦,也不讓臉面受損。在他們看來,面子比生命還重要,丟臉的事情那是萬萬有不得的。若不幸在自己身上發(fā)生了,他們會不惜以生命來殉葬。當年“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驍勇善戰(zhàn),但死要面子,鴻門宴是為了面子放掉了劉邦。而在垓下之戰(zhàn)中,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自刎。結(jié)果呢?劉邦成了漢高祖,開創(chuàng)了漢朝四百年的基業(yè)。項羽則不僅沒有得到面子,反而丟了性命。
臉皮厚并不是麻木不仁,更不是厚顏無恥,而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氣度。當不能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退一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那么一些人缺乏低頭的勇氣,漠視低頭的行為,結(jié)果不是碰壁,就是觸網(wǎng)。
其實,何必總是一副寧死不屈的倔強樣子,低一低頭,給自己多一次機會,豈不是更好?在明白自己不是對手時,懂得認輸,不為一口氣而硬拼到底,畢竟“識時務者為俊杰”。那些聰明的高人,在寡不敵眾、大勢已去的時候,都會選擇逃跑,放棄面子。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有一位大學生,在校時成績非常好,大家對他的期望也很高,認為他必將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
后來,他的確有了成就,但不是在知名企業(yè)也不是在政府機關,而是靠賣蚵仔面線賣出了成就。
原來他是在畢業(yè)后不久,得知家鄉(xiāng)附近的夜市有一個攤子要轉(zhuǎn)讓,他那時還沒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錢”,把它頂了下來。因為他對烹飪很有興趣,便自己當老板,賣起蚵仔面線來。他的大學生身份曾招來很多不以為然的眼光,但卻也為他招來不少生意。他自己倒從未對自己學非所用懷疑過。
現(xiàn)在呢?他還在賣蚵仔面線,但也轉(zhuǎn)投資,錢賺得比我們不知多多少倍。
“要厚起臉皮。”這是那位大學生的口頭禪和座右銘,“厚起臉皮,路會越走越寬。”
那位大學生如果不去賣蚵仔面線或許也會很有成就,但無論如何,他能放下大學生的身段,還是很令人佩服的。
另外,“厚起臉皮”比死要面子的人在競爭上多了幾個優(yōu)勢:
能厚起臉皮的人,他的思維富有高度的彈性,不會有刻板的觀念,且能吸收各種信息,形成一個龐大而多樣的信息庫,這將是他的本錢。
能厚起臉皮的人能比別人早一步抓到好機會,也能比別人抓到更多的機會;因為他沒有身段的顧慮。
現(xiàn)實生活中,不論是誰都有難堪的時候,都有遭受挫折的時候。臉皮厚實的人能從容應對,抱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心態(tài),不論是尋找機遇,成就一番事業(yè),還是為了挺過這道坎兒,為自己的人生留有轉(zhuǎn)機的機會,效果都是十分顯著的。
你如果立志做出一番事業(yè)的話,首先就要放下你所謂的面子,不去在乎你的地位,不去計較你的身份,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只要我們自己能夠認清自己,不過高褒揚自己,也不過分貶低自己,有時候,臉皮厚點又何妨呢?不要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時常問問自己的內(nèi)心,只要內(nèi)心純凈,毫無愧疚,那么就聽從內(nèi)心的暗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