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商的演變
經營方式是以“坐商”模式為主,還是以“行商”模式為主?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你可能會說,坐商更輕松點。坐擁交易,不出門就能輕松獲得利益。其實,這種商業(yè)活動,要付出的同樣很多。你要有你的目標市場,你要宣傳、你要讓別人能找到你,一般局限性比較大,守株待兔的銷售往往容易陷入困境。積極的銷售觀念,它需要你根據市場的變動及時調整策略。行業(yè)要發(fā)展,第一要義是要走出去,搞好行商。然而在推進行商建設的過程中,仍要兼顧好坐商這一修身之本。當我們在外面不斷地尋找市場、尋找客戶時,更應該珍惜每一個來到前臺的客戶。如果這樣的客戶都接待好了,會有力推進我們的行商建設。那么,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如何運用新思維經營坐商呢?
面對市場競爭的加劇,各行業(yè)改變經營方式,著力提高對行商建設的重視程度,將加強營銷體系建設提高到了戰(zhàn)略層面。然而在建設過程中,我們越來越發(fā)現原有坐商模式的不足,如前廳接待人員的營銷意識和服務意識薄弱,有時經理、營銷員走出去營銷獲得成功的業(yè)務,卻栽在了前廳接待員或者其他服務人員的怠慢上,對客戶沒有笑容,沒有禮貌性尊稱,甚至懶散得愛理不理。目前,在很多地方,坐商服務營銷和行商營銷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聯系、互動機制,業(yè)務的營銷和本地的服務營銷被簡單地割裂開來。部分內部服務管理工作,還只停留在抓幾項基本制度的落實上,沒能跟上行商建設的步伐。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加強行商建設的同時,突破固有思維,給坐商以應有的重視,讓行商、坐商齊頭并進。
行商是屬于“攻”,坐商偏向于“守”。與踢球作戰(zhàn)一樣,有經驗的教練員總是叮囑進攻型選手在進攻中注意防守,而防守型選手要在防守中進攻,企業(yè)面對市場時也應該做到攻守兼?zhèn)?,建立行商、坐商間的互動機制,理順專業(yè)營銷、臺面服務營銷、綜合營銷三者間的關系。其中,專業(yè)營銷應主要以專業(yè)產品為平臺,重點抓好本專業(yè)商業(yè)性大客戶及目標客戶的維護和開發(fā),扮演好行商的角色;店面營銷應以店面為平臺,面向公眾提供標準化服務,并在眾多的客戶中篩選、培養(yǎng)目標客戶,為綜合、專業(yè)營銷提供潛在目標客戶群;綜合營銷則應抓好行業(yè)大客戶、跨專業(yè)重點項目的開發(fā)與維護工作,協調專業(yè)與專業(yè)之間的關系。
這樣看來,店面營銷是聯系綜合營銷與專業(yè)營銷的一個節(jié)點。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專業(yè)、綜合營銷要積極為店面營銷提供客戶消費偏好、習慣等信息,店面服務營銷人員則應積極收集客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并將目標客戶提供給專業(yè)、綜合營銷部門。以此來形成各條線上的互動機制,共同開發(fā)市場。
從窗口來說,第一,要發(fā)揮服務功能,為行商營銷提供良好支撐??蛻魧频甑挠∠蠛艽蟪潭壬显醋耘_面服務。服務工作要運用多種方法加深客戶對酒店的良好印象,為行商營銷提供良好的口碑和服務支撐,包括建設VIP營銷體驗中心、旗艦店等精品服務點。第二,要積極發(fā)揮前廳與客戶大量接觸的優(yōu)勢,使前廳成為市場調查、客戶信息收集的一個主陣地。積極結合行商要求重點加強對特定人群、客戶群的名址收集工作,為營銷工作提供基礎,收集客戶評價,促進工作提升。第三,前廳服務要起到鞏固客戶的作用,培養(yǎng)客戶對酒店服務的依賴感。對于行商營銷成功的業(yè)務,當客戶在前廳詢問時或是在內部休閑時,服務人員都要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加強同行商人員的聯系,正確理解客戶的需求,協助做好客戶服務工作。
新時期要用新思維來適應市場環(huán)境,在大力提倡走出去營銷的同時,還要加強店面服務人員認識到坐商營銷的意義和作用,建立從業(yè)人員的培訓常態(tài)化機制。一方面要做到新業(yè)務培訓的100%。遇到推出新的管理制度、新的業(yè)務時,服務人員要及時、全面做好服務支撐;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服務人員營銷技巧的培訓。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形成一套坐商營銷激勵機制,形成與行商管理相仿的業(yè)績統(tǒng)計機制,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坐商:靜坐
坐商,亦稱“坐賈”,指開設店肆,銷售貨物的商人。
《宋史?食貨志下八》:“居者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算三十,大約如此。然無定制,其名物各隨地宜而不一焉?!边@是坐商繳納住稅的情況。在唐宋及其以后,城市經濟發(fā)展,坐商的行業(yè)越來越多,作用越來越明顯。明顧起元《客座贅語》中說:“薪粲(柴米)而下,百物皆仰給于貿易?!?它包括tradesman和shopkeeper兩種坐商類型。
1.tradesman(asopposedtoitinerantmerchant)“行商”的對稱。擁有一定數額的資本,具有一定的字號,在固定地址經營商業(yè)的商人。
2.shopkeeper店主,零售店的業(yè)主。
坐商,是以招牌和商號吸引顧客,擴大商店影響。招牌的形式多樣,有以實物、模型、包裝品、額匾、旗子為招牌,多懸掛于店鋪門前顯眼處,以引人注意。舊時商號多雕刻于木板,也有書寫于銅、鐵、亞鋁鑄成的板上?,F招牌、商號多以廣告霓虹燈、鋁合金、磨砂玻璃等材料裝飾。商業(yè)街基本就是此模式的集中體現。其經營特點主要是商人們除了在商品的適銷對路、物美價廉等方面下功夫外,還特別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店風,對顧客笑臉相迎、熱情招呼,不能有厭煩、抱怨之舉;經商守信,不能摻雜使假;成交最忌短斤少兩等。
行商:傻行
行商,舊時俗謂“走販”,特點是通過用特殊用具和叫賣聲,吸引招徠顧客。賣日用品的貨郎擔搖小手鼓,俗稱“搖鼓擔”;賣餛飩、豆腐花等小吃的敲碗匙;而與敲擊節(jié)奏相映成趣的叫賣聲,往往是賣什么喊什么,拖腔拉調,似喊似唱,“人未到聲先到”以廣而告之。貨郎們小本買賣,老少無欺。有的一生一世以此為生,老來才擱擔停業(yè)。改革開放以來發(fā)展商品經濟,為招攬顧客,方便顧客,沿街叫賣者也不乏其人,但這已不是“行商”的主流。更多的是通過策劃、包裝,利用各種媒體,各種展會推介產品,也就是品牌戰(zhàn)略,在大眾面前先混個臉熟,然后通過各種分銷、直銷手段,以此擴大產品影響力及市場的占有率。從大的方面講,就是這些方式。具體到細節(jié)上,各種銷售策略可就多了去了。一種目前典型的“行商”方式,就是物流配送的大行其道。行商與坐商的主要區(qū)別也就在于行商具備配送能力。配送能力正逐步成為行商的核心競爭能力。
找商:瞎找
當傳統(tǒng)的坐商模式不能吸引代理商的興趣,廣告投入越來越多、換來的咨詢電話越來越少的時候,也是企業(yè)經營狀況下滑的時候。此時就存在一種變數,要么繼續(xù)維持這種狀態(tài),所要做的就是增加廣告和展會的投入力度,增加電話營銷的成本,大力度地吸引代理商;要么主動出擊,通過精準定位來深入市場一線,與代理商親密接觸,真正深挖市場,主動尋找更多的代理商,我們稱之為找商。
這兩種不同的經營理念造就了兩類企業(yè)完全不同的生存狀況。延續(xù)走坐商模式的企業(yè)依然步履蹣跚,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裹足不前;積極走出去的找商企業(yè)短期內銷量并沒有大的變化,但是伴隨著其對市場把握能力的提高,在產品導入、渠道策略、宣傳方向、促銷政策、客情維護等各個方面的工作做得更細致、更有效,自然銷量的提升就有了保障。致使企業(yè)在其精心細分的某一產品領域、渠道領域或市場領域完善自身品牌,實現某一細分領域的引導和掌控,成為這一細分領域的強勢品牌和企業(yè),得到長足發(fā)展。
營商:盲營
進行市場深挖,短期內會增加招商企業(yè)客戶數量,從而極大地提升產品銷量。但是,這種銷量提升后要長期維持就必須使企業(yè)與代理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戰(zhàn)略合作聯盟。實施長期、全面的合作經營才會最終提升代理商對產品的吞吐能力,實現銷量的最大化。這樣的一種操作模式,我們稱之為營商。
營商的首要任務是了解代理商的情況,不僅僅要讓代理商提貨銷售,更要了解其銷售網絡情況,并給予有效扶持。
1.代理商是否有能力實現市場操作。代理商有大有小,實力不一,渠道不同。面對這么多產品,代理商是否有能力成功打進各種渠道,特別是他們操作的招商企業(yè)的產品。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yè)產品在渠道的占有率和公司在該渠道的未來銷售額。
2.產品是否已經成功銷售到消費者手中。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企業(yè)產品有效地到達消費者手中,得到消費者認可,從而激發(fā)其二次、三次乃至多次購買,才是最終決定產品生命力的有力保障。沒有消費者認可的產品不會有市場,而消費者根本看不到的品種照樣沒有市場。
3.代理商下次進貨的時間。任何企業(yè)都希望市場是永存的,并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這個意義上講,代理商進貨的頻率、額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yè)的發(fā)展。所以,代理商下次進貨的時間對企業(yè)發(fā)展至關重要。
4.在代理商的銷售環(huán)節(jié)中,最需要企業(yè)提供支持。代理商的需求在不同時段是不同的,并且代理商實力的大小不同需求也各不相同。這些信息需要企業(yè)的業(yè)務人員在市場一線工作中了解并掌握,從而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予以分類,提供不同的支持,促進其整個銷售環(huán)節(jié)的運行順利高效。
營商講究的是與代理商協同發(fā)展、合作共贏。招商企業(yè)的營銷行為,不能透支代理商的資源,企業(yè)產品招商營銷的整個過程要盡量滿足代理商的利益需求,然后才是企業(yè)自身的盈利,滿足不了任何一方都不會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2、從坐商到新坐商
坐商:坐著等商
以前,人們喜歡把做買賣的人分為多種,有被稱為儒商的,有被稱為奸商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大多來講,商人留給我們的印象是勤奮的。
然而,對于商人而言,大家更愿意以商人的經商方式來劃分。比如,坐商,就是坐以待斃、固步自封的商人;行商,就是行走市場、與時俱進的商人。
多年的營銷、管理和咨詢生涯中,與大量的商人接觸中留下這樣一種印象,坐商往往大多在當地的商界有一定的地位,他們通過多年的打拼,現在手里掌握著幾個品牌,而且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和客戶群體,也有一定的成功經驗;他們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廠家品牌的發(fā)展,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業(yè)績(當然,通常廠商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密切)。鑒于以上多種原因,這部分商人開始產生了一種飄飄然的感覺。
恰恰到此時,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品牌廠家也由原來的粗放式經營和管理向精細化的方向邁進。當然,此時有一部分經銷商已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學習“老鷹重生”的精神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再次成為新時代商界的佼佼者;而此時也有一些經銷商依靠自身的發(fā)展和自認為與廠家非同一般的關系,坐在家里搞批發(fā),我們稱之為“啃老骨頭”。他們每天的利潤就是批發(fā)價減去從廠里采購回來的價格,除去物流費、裝卸費、租金等花在經營和管理上的費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有的經銷商代理的區(qū)域很大,而業(yè)務人員卻很少,根本無法滿足現今市場競爭的需要,當然更別說名目繁多的推廣活動了。
我想,正是因為他們有一套“豐富的經驗”,導致落入這么一個尷尬的局面。他們大多是靠代理大區(qū)域而獲得的利潤,對市場的變化不會有敏銳的洞察力和信息瞬息萬變的深刻認識?;蛟S,這種“坐商”行為,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一種“NO NO簇”吧!
我們知道,現今的社會,改變不一定會成功,但不改變一定不會成功。
新坐商:先拉豬,再殺豬
那么,什么是新坐商呢?
新坐商實際上是行商和營商的結合體。
比如,某地板行業(yè)的經銷商江蘇淮安的劉總每天讓業(yè)務員規(guī)劃好線路、聯系好客戶把貨送到下線同時維護和開發(fā)客戶,某廚柜行業(yè)的經銷商江西贛州的張總主動在贛州市區(qū)的繁華地段做墻體廣告、主動提高下線客戶的專賣店的形象、裝LED顯示燈等等,這些可謂是典型的“新坐商”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