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一下嘴唇并不費時,只需要一秒鐘,做一下吧。然后擦一下你的前額,最后,撫摸一下你脖子的后面。這些動作都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你可以花點時間觀察一下周圍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經(jīng)常做這些動作。
可曾想過他們?yōu)槭裁醋鲞@些動作?又可曾想過你為什么會做這些動作?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一個密室里,即我們大腦的顱頂。一旦我們找到了答案,我們就能自如地破譯身體語言了。
所以,讓我們來近距離地看一看這個密室吧,來看一下這個不可思議的3磅重的東西。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擁有一個大腦,也知道這個大腦是他們認知能力的基地。事實上,人的頭顱中有三個“大腦”,每個大腦都有著不同的職責。它們合并起來就形成了“命令加控制中樞”,它駕馭著我們身體的一切。1952年,一個名叫保羅·麥克林的科學先驅(qū)提出,人類大腦是由“爬蟲類腦”(腦干)、“哺乳動物類腦”(邊緣系統(tǒng))和“人類大腦”(新皮質(zhì))組成的三位一體(見圖3)。
在本書中,我們將重點放在大腦的邊緣系統(tǒng)上,因為它在非語言行為表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們也會使用新皮質(zhì)大腦來分析周圍人的邊緣反應。
知道大腦在控制人體的所有行為這一點很重要,盡管這種控制有時是自覺的,而有時則是一種潛意識的。這個前提是了解所有非語言交流行為的基石。從簡單的一個撓頭的動作到作一首交響曲,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大腦控制或指導的。根據(jù)這種邏輯,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行為來解析大腦想要對外傳達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