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想采蜜就不要踢蜂巢(3)

戴爾-卡耐基全集 作者:(美)戴爾·卡耐基


1842年秋,林肯在斯普林菲爾德鎮(zhèn)的報紙上,刊登了一封匿名信,公開諷刺一個名叫席爾斯的自大的愛爾蘭政客,這封信被全鎮(zhèn)引為笑話。這激起了敏感驕傲的席爾斯的憤怒。當他查出是林肯寫的信時,他立刻騎馬找到林肯,要和他決斗。

林肯不喜歡打架,也反對決斗,但此刻為了自己的榮譽,又不能不應戰(zhàn)。席爾斯讓他挑選武器。由于手臂長,他選擇了大刀,并向一位西點軍校的畢業(yè)生學習刀法。到了決戰(zhàn)的日期,他和席爾斯來到密西西比河的河灘,準備決一死戰(zhàn)。幸好在最后關頭,有人出面阻止,這個決斗才沒有進行。

這是林肯畢生最驚心動魄的一件事。不過這件事也使林肯得到了為人處世的珍貴教訓。從此他再也沒有寫過侮辱別人、譏笑別人的信,他也幾乎不會再因任何事而批評任何人了。

南北戰(zhàn)爭期間,林肯屢次更換指揮北方軍隊的將領,但他們卻都相繼慘敗。林肯失望而憂慮地在房間里踱來踱去。全國一半以上的人都在指責這些沒用的將軍,但林肯卻始終平靜地保持沉默。因為他最喜歡的格言是 “不要評論人,免得被別人評論”。

當林肯太太和很多人咒罵南方人時,林肯總說:“不要批評他們,如果我們處在他們的位置,也會那么做的?!?/p>

可是,沒有誰比林肯更有資格去批評了,我們可以看看這個例子:

1863年7月1日,“蓋茨堡戰(zhàn)役”打響了。7月4日晚上,南方的李將軍開始率部向南撤退。當時大雨傾盆,當李將軍他們撤到波多馬克河邊時,高漲的河水攔住了他們的去路,而身后就是勝利的北方軍。李將軍和他的部隊就被困在了這里。

這正是俘虜李將軍及南方軍,結束戰(zhàn)爭的好機會。林肯滿懷希望,他先發(fā)電報,又派出特使命令米德將軍,立刻突襲李將軍。

但米德將軍呢?他竟采取了和林肯的命令相反的行動。他先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然后又遲疑不決地拖延下去。米德尋找各種借口回復林肯,拒絕進襲南方軍。最后河水退了,李將軍帶著南方軍逃過了波多馬克河。

“他這么做是什么意思?”知道此事后,林肯非常震怒。他大聲地對兒子羅伯特說:“天哪,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將軍已經落入我們手心了,只要伸出手,就一定能俘獲他們。這種情況,幾乎任何一個將軍都能打敗他,就算我自己帶兵,也能消滅他們。”

失望之余,林肯給米德寫了封信!在林肯擔任總統(tǒng)后,他的言辭都很克制保守了,因此在當時,林肯的這封信,應該算得上是最嚴厲的批評了。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將軍:

相信你沒有意識到李的逃走會帶來多大的不幸。他就在我們手中,如果我們發(fā)動攻擊,再加上近來多次的勝利,就可以將這場戰(zhàn)爭結束。但現(xiàn)在,戰(zhàn)爭將不得不延續(xù)下去。上星期一你沒能抓住攻擊他的機會,等你到了河的南岸,你還能做到嗎?如果我指望你現(xiàn)在有好的戰(zhàn)績,未免很不妥當,我也不敢有這樣的奢望,我很痛心,因為你最好的機會已經過去了。

你想,米德看到這封信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不過米德根本沒有見到這封信,因為林肯并沒有將它寄出。這封信是在林肯去世后,從他文件中發(fā)現(xiàn)的。

我猜,林肯寫完這封信,一定對著窗外考慮了很久:

“慢著,也許我太心急了,我在這寧靜的白宮,命令米德進攻是很容易,但如果我也像米德那樣身處戰(zhàn)場,看到那么多的血,聽到那么多死傷者的呼叫、呻吟,我可能也不愿進攻。如果我的性格和米德一樣懦弱,或許我會和他作同樣的決定。

現(xiàn)在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發(fā)出這封信固然能讓我覺得痛快一些,但米德一定也會為自己辯護,反過來指責我,這只會導致更多的不愉快,還會傷害他的自尊,損傷他指揮官的權威,甚至他還可能因此離開軍隊?!?/p>

這樣考慮之后,林肯就把那封信鎖進了抽屜。因為林肯知道,尖銳的批評和指責,永遠收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羅斯??偨y(tǒng)曾說過,他做總統(tǒng)時,每當遇到棘手的問題,他就會靠著坐椅,仰頭去看寫字臺壁上掛著的林肯畫像。然后他問自己:“如果林肯面臨我這樣的困難,他會怎么辦?他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