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別嚇唬我,小時候您就經(jīng)常講鬼故事嚇唬我……我是嚇大的。”
梁瑞秋緩緩說道:“古玩行當(dāng)里匪夷所思的事情多了去了,不是你開一兩年古玩店,整日跟那些古玩店老板們廝混在一起就能知道的……這粉銹會傳染,隔著屋子,隔著玻璃罩都能傳染。你若不信,你可以去科學(xué)研究院的考古研究所打聽一下,問問里邊的專家教授這是不是真的?!?/p>
“……稀奇了,銅銹還會傳染……”梁克己咂著嘴嘟囔了一句。
“還有更稀奇的事兒呢,專家們知道這粉銹會傳染,可就是研究不出來為什么會傳染,也找不到解決傳染的辦法,這可不是說咱們國內(nèi)的專家,全世界的專家都沒轍……你那古玩店里沒有青銅器,若是有青銅器,就必須要注意這種事情了。比如有人拿了件有粉銹的青銅器去你店里,低價賣給你,你覺得是討便宜撿漏了,其實不然,那件青銅器上的粉銹很快就會傳染到別的青銅器上,到時候你哭都來不及……”
梁克己的心慌慌亂跳,急忙問道:“比如說……我是說假如,有人拿了一件青銅器去我店里,幾百元就扔給我了,那人是在故意害我?”
“誰會這樣害你?又跟你沒深仇大恨的,一件青銅器好多錢呢,犯得上白給你嗎……”梁瑞秋忽然不說話了,停下手中的活兒,看著梁克己,緩緩問道:“你這東西到底哪兒來的?”
“剛才不是跟您說了嘛,跟幾個盜墓的買的?!?/p>
“在哪里買的?”
“河北呀,剛過去豐臺不遠(yuǎn)……”
“少貧嘴,你說實話,這東西到底在哪里買的?”
“……”梁克己瞪著大眼望著他父親,一臉的委屈和茫然。
梁瑞秋冷哼了一聲,指著石桌上的青銅觥說道:“這青銅觥后面的把手,叫鋬,這一類青銅器若是有銘文,通常會銘刻在鋬內(nèi)側(cè),所以,我先從鋬的周圍清理銅銹。不出所料,這鋬內(nèi)還真的有銘文……”
梁克己湊上前去,俯身細(xì)看,果然看到了銘文??瓷先ズ孟裰汇懣讨粋€字。
“你知道這是個什么字?”
梁克己連連搖頭,說不知道。
“這是個中字,中國的中……”梁瑞秋說著,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猛然停頓下來,起身走至窗前的石條案旁,從條案上拿了一枚影青小茶盞,在水龍頭上接了少許清水返了回來,將茶盞放在桌上,探入手指,用指甲在茶盞內(nèi)蘸了少許清水,拂指正欲在桌面上用清水作墨指作筆寫字時,手指忽又凝懸空中,喉間輕吟兩聲,亮著嗓子說道:“中國的中,大體有三類寫法,你可知曉?”見他兒子滿眼驚愕,梁瑞秋復(fù)又揮指,在桌上用清水寫了兩個繁簡不一的中字,寫完后指著桌上的字跡說道:“中字,除了大家平時書寫的中字之外,大致還有、這兩類寫法。第一類中字,嚴(yán)格來說,這個中字壓根就不是個漢字,而是一個叫中的古代部落的族微。
“這個中族部落位于河南省安陽市附近,距現(xiàn)在的墟遺址不遠(yuǎn)。商朝滅亡后,中族被迫遷移到了陜西關(guān)中附近。商代滅亡,不止遷移了一個中族,近百個部落被迫遷移,中族還算幸運,還變著法的保留下了代表他們信仰的族徽。歷史書上可能沒有記載,但收藏青銅器的收藏家們都知道這件事情,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大規(guī)模的人類遷徙。
“第二類中字,則是中族遷移至陜西關(guān)中后,重新使用的族徽。第三類中字,基本上跟現(xiàn)在大家書寫的中字差不多,這才能算得上是個漢字。這類中字通常是人的名字,但不限于僅僅是一個人的名字,比如說你叫梁克己,別人也能叫梁克己。研究一個字有幾種寫法,會招至有些人的嘲笑,甚至是無知的批判。但一個真正研究傳承國學(xué)的人不在乎這些所謂的批判。一個真正玩青銅器的收藏家,也不屑去計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