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獵物關鍵部位,成功才不會得而復失
看過獅子捕殺獵物的人,都會被它的兇猛震懾。獅子捕獵的時候,通常直攻獵物的頸部等要害部位,撕、咬、拉、拽,直至獵物奄奄一息不再反抗。它們的捕獵技巧和能力無疑是讓任何人驚嘆的,能用撕咬后頸的方法捕殺是自己體重兩到三倍的獵物。
雄獅的攻取策略,就是瞄準住獵物的關鍵部位,只有這樣,才不會讓獵物在它口中有逃脫的機會。獅雖然有驚人的爆發(fā)力和速度,但是面對龐然大物如大象等,也有一定的弱勢,如若不采取直取關鍵部位、一咬封喉的策略,恐怕奈何不了獵物。而對付小動物,這種直擊要害的戰(zhàn)術也有利于節(jié)約時間,提高捕殺效率。
攻取對手的關鍵部位,是競爭中不可或缺的睿智手段。因為在競爭中,雙方不僅要比誰有膽識有勇氣,更要比誰有智慧、有頭腦。善于發(fā)現(xiàn)對手的軟肋,找準突破點,然后集中力量予以致命一擊,定能收到不錯的"戰(zhàn)果"!
孫子兵法被商家列為必讀的經(jīng)典,其中廣為人知的蛇打七寸,說的就是雄獅直取獵物關鍵部位的戰(zhàn)術。"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蛇打七寸,打擊它關鍵的關鍵,打它最痛的最痛,這樣效果最佳,甚至可以一擊致命。
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我國古代的著名軍事家都主張攻擊必須以要害之地為目標,因為"要害之地,我不得此則進退不能如意",于是行動易受敵方控制。古人警告說:"古恒有軍既全勝,而一城扼險制吾首尾,幾覆大業(yè)者,皆由于謀之不早也。"這話說的就是不抓住對手要害解決問題的后果!
古人智慧更是延續(xù)到了現(xiàn)代。當今社會的市場競爭,也要學會這種蛇打七寸的智慧,抓住市場因素的關鍵處,積極制訂有效的戰(zhàn)略方針和市場計劃,采取主動出擊打擊對手的軟肋的手段,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與競爭對手進行較量時,我們必須分清誰是對企業(yè)威脅最大的主要競爭對手,深刻了解和分析對方,要像了解自己企業(yè)那樣把對方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摸透,并進行對比,看清雙方優(yōu)勢、劣勢,善于針對競爭對手的實際狀況,制訂相應的策略。這樣才能"以己之長,攻人之短",取得競爭的主動權。
就像柯達故意放開相機的生產(chǎn)專利,從膠卷上贏利一樣,既然該項目毫無秘密可言,干脆徹底公開生產(chǎn)加工技術,讓其他人模仿,自己坐收電烤爐代銷差價,豈不更簡單、直效?這樣,獲利更有保障、更豐厚一些。
同時,現(xiàn)代企業(yè)為了取得競爭的勝利,既要做到"兵不厭詐",又要"蛇打七寸",才能面對兇猛的強敵,避開其鋒芒,采用分導引流的方法瞄準它的軟肋,從而達到各個擊破的效果。日本佳能公司在英國市場上與施樂公司競爭時,就運用了這一戰(zhàn)術。他們避開施樂公司嚴密控制的倫敦市場,先集中兵力爭奪蘇格蘭,后又進攻英國其他地區(qū)市場,最后才以優(yōu)勢力量對倫敦市場發(fā)起攻擊,并于20世紀80年代初把施樂公司趕出了整個?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