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雖然自身條件很好,才華橫溢,但在公司里卻長期得不到提升。為什么呢?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愿意自我反省,總是懷疑環(huán)境,對工作抱怨不休。他們把抱怨當成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這是在回避問題,也是在逃避自己的責任。
人們常常聽見他們抱怨自己的工作過于瑣碎:“我的工作真是無聊透頂!”“每天面對重復的工作,我簡直要瘋了!”“工作做完就行了,哪還管得了那么多?”抱怨工作乏味,抱怨公司的老板,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公司管理制度過嚴……
這種現(xiàn)象很常見。公司中總有一些人喜歡抱怨,也會被這種抱怨影響。抱怨得多了,自己也有點動搖。
其實,抱怨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一個人在抱怨之前,問問自己為公司了做什么,這樣比抱怨更有意義。
很多人都聽過肯尼迪總統(tǒng)的那句名言。在肯尼迪總統(tǒng)就職演說中,有一句話廣泛流傳著:“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而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么?!?/p>
而在職場上,“不要問公司能為你做些什么—而問你能為公司做些什么”,這句話傳達出的精神就閃動著異曲同工的光芒。
每個員工應當以奉獻公司的熱忱來取代抱怨。樂于奉獻是一種誠實的態(tài)度,一種負責的意識,一種感恩的精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公司的員工心浮氣躁,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一味抱怨自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學會不為寂寞而抱怨,你就能每天進步一點點
可是總得不到老板的賞識;抱怨自己這匹千里馬,沒有遇上識才的伯樂;抱怨工作乏味;抱怨公司的老板苛刻;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公司管理制度過嚴……
其實這種抱怨是沒有必要的,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抱怨自己的命運,把自己的不幸歸咎于他人,那么這樣的人就很難成功。與其抱怨,不如直面現(xiàn)實,正視自己的工作,或者以一種對公司負責的精神反問自己為公司做了什么,或者自己能為公司做些什么。
人們會抱怨自己的職位、待遇不盡如人意,卻很少有人能從自己入手分析情況,挖掘自己的潛力,讓自己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去。如果我們不能弄清楚自己的工作,不知道或完全忘記自己應負的責任,就不應該抱怨老板不給我們機會。
他們不愿意自我反省,總是懷疑環(huán)境,對工作抱怨不休。工作中時常表現(xiàn)出這樣的情況:一項任務交代下來后,如果上司不追問,結(jié)果十有八九會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級不跟蹤落實,就很難有令人滿意的反饋;一味的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
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的頭腦裝滿了抱怨的人是無法有美好的未來的。抱怨只會使他們與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發(fā)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無成。所以說,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如果一個人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就更容易抱怨公司,抱怨自己的付出沒有換來應得的報酬。有了清晰的責任意識,才能對工作做到盡職盡責。抱怨公司為自己做得少的人通常是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之人。無論自己工作得怎么樣,他們都會抱怨。老板摳門,有些人雖然不抱怨他人,但是抱怨自己,感嘆自己能力出眾卻得不到賞識、任用,感慨千里馬沒有碰到伯樂。
抱怨終歸是一種情緒的發(fā)泄,不滿的流露,它不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抱怨的人也缺少積極的工作情緒。其實,在抱怨之前,我們應該多問問自己能做什么,為公司做了什么。這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真誠的反思,能將抱怨化為更積極的行動,為自己、為公司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