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
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孩子的第一張照片、孩子的第一次伸手、孩子走出的第一步、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孩子的第一個生日、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飯、孩子上學的第一天、孩子參加的第一次運動會、孩子參加的第一次社會活動、孩子上中學的第一天、上高中的第一天、上大學的第一天等等,我們都要珍惜,都要認真對待。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完全可以將這些所有的第一,或錄音、或拍照、或攝像、或用文字記錄等等,作為珍貴的資料檔案收集起來,能夠匯集成冊更好,把它留給孩子永久地回憶。根據(jù)我的體驗,等到孩子長大以后,這些珍貴的資料是任何昂貴的物質所代替不了的,它讓孩子珍藏一生,同時會深深地感謝父母為他保留著他生命中的每一個關鍵時刻。
珍惜孩子的第一次言行,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要特別強調,那就是:孩子的第一次伸手。
孩子的第一次伸手,從某種角度說,基本上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思維模式和成長模式。倉頡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文化圣人,它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文字進行加工整理,創(chuàng)造了漢字,所以民間流傳著倉頡造字的故事。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化圣人——倉頡,為中華文明的進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這無可非議。但是,這同時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負面效應,那就是造成了根據(jù)漢字組成結構,必須是右手書寫的悲劇。由此,右手拿筷子、右手用剪刀、右手用鐮刀等等,將中國90%以上的人都鍛造成了“右撇子”,這是歷史的誤會。
眾所周知,人的大腦分為兩個區(qū)域,一個是右腦,支配的是人體的左半邊,如左腿、左手等,主管人的形象思維、創(chuàng)意能力、情商素質等;一個是左腦,支配人體的右半邊,如:右腿、右手等,主管人的抽象思維、記憶能力、智商素質等。經常使用左手、左腿會促進右腦的運動和發(fā)育,經常使用右手、右腿會促進左腦的運動和發(fā)育,這早已得到了科學的驗證。
因此,孩子的第一次伸手,是孩子原始生理特征的外在體現(xiàn)。據(jù)調查:按人的生理自然規(guī)律,“左撇子”和“右撇子”的比例大致是平分秋色。而中國人為什么“右撇子”如此之多呢?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漢字是右手書寫,由此又引發(fā)到右手持筷子,緊接著一個一個行為全變成了右手。
所以,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習慣就是:當小孩第一次伸出手的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強行糾正孩子這第一次的原始本能動作,理由就是:吃飯的時候不與別人相礙,符合書寫漢字的要求等等。
說句實話,我也是這種固有觀念的受害者,同時也害了我的孩子。我清楚地記得,我的孩子第一次伸出的手是左手,是我們做父母的強行把孩子糾正成右手的。因為當時我還不知道這其中的科學。幾年后,我得知了這個科學理論后,真有些追悔莫及。但是,孩子的習慣已經養(yǎng)成;再重新改過來非常之難。于是,我只能采取補救的辦法:支持孩子學小提琴、學鋼琴,強化孩子的左手運動。
當今,世界給當代中國人的評價是:模仿能力強,創(chuàng)意能力差。也就是說:中國人左腦思維能力強,右腦思維能力弱,這也許就是中國人“右撇子”隊伍龐大所造成的。
所以,我奉勸各位家長,看過這段文字介紹后,如果您的孩子還未出生或在一歲以內,千萬不要人為地糾正孩子的第一次伸手,任其自由行動。如果孩子伸出的是右手,他未來有可能成為數(shù)學家、理論家或某一個行業(yè)的專家;如果孩子伸出的是左手,他未來有可能成為藝術家、發(fā)明家或某個領域的領袖人物。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很大,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也不要緊,您完全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孩子另一只手的運動方式和頻率,作為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