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場小學——學習能力培養(yǎng)階段(4)

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獨生子女 作者:翟羽佳


場景十三

排演課本劇

孩子:

來到四年級,我們可以參加更多的課外活動了。小學生活已經(jīng)過了一半,我也感覺自己是個大孩子了,可以自己決定一些事情了。恰巧,我們班換了一位年輕的孟老師。孟老師剛剛大學畢業(yè)就來到我班擔任班主任。她有一雙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使她臉龐的輪廓更加清晰。

她是一個很現(xiàn)代的老師,我并不是說她的穿戴很現(xiàn)代,而是她管理學生的思想很現(xiàn)代。她并不是強迫我們一味地死摳書本,而是建議我們在學習之余多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這樣的教育思想正合我意,也促使我在這一年中參加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剛開學不久,學校組織了一次課本劇表演比賽。這正是一次展示集體智慧與合作精神的活動,我們班當然不能放過這個好機會。孟老師為我們選了題材,是“半夜雞叫”。然后,又精心選擇了演員。為了達到更好的喜劇效果,孟老師選擇了一名男生扮演周扒皮的妻子——地主婆。我則被選定擔當旁白。

剛開始排練時,由于我們根本沒有表演經(jīng)驗,排練進展很慢,而且總是笑場。孟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后,親自指導我們排練。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臺詞的語氣、聲調(diào),站臺的位置、服裝的選擇,幾乎表演的方方面面她都能考慮得非常仔細。

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精心準備,我們的作品終于被搬上了舞臺。表演結(jié)束后,臺下響起了陣陣掌聲。我們的演出成功了!

孟老師不僅會導演,她自己也曾經(jīng)學過舞蹈。在一次藝術(shù)節(jié)上,她編排了一個舞蹈,并和我們同臺演出。

在教學方面,她做得也毫不遜色。我覺得受益最大的,就是每天教我們一首唐詩。早自習一開始,她就將前一天準備的唐詩講授給我們,講解詩的含義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她選擇的每一首唐詩我都很喜歡,并能流利地背誦。一點一滴的積累,便匯聚成了江河。時至今日,我還能清楚地記得那些詩,甚至她講解時的情景都非常深刻。這些詩我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使用,這使我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去背誦更多的詩詞,比別人領(lǐng)先了一大步。

在老師的帶動下,我開始更加積極地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

學校的鼓號隊要招收隊員,我報名參加了。大概由于我的個子比較高,被安排打大鼓。打鼓基本不需要技巧,只要有節(jié)奏感就能打好。只是背著沉重的大鼓讓我很頭疼,每次背上它,總有一種穿上“背背佳”的感覺。

鼓號隊的活動次數(shù)很頻繁,幾乎每周都有活動。遇到有領(lǐng)導來參觀訪問,我們都要列隊歡迎。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動,就是在中山廣場的一次大型鼓樂表演,可謂鼓樂齊鳴、歌聲震天、氣勢恢弘、場面壯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