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巨人IPO。史玉柱以每股15?50美元的發(fā)行價格,賣出5720萬股,從股民那里換回8?87億美元。第二天價格就躥升到20?48美元。投資者一起叫好??墒菦]有幾天,股價就一直回落,直到2007年12月20日探底9?50美元。迫于投資者的壓力,2007年12月24日,史玉柱決定從8?87億美元中拿出兩億美元回購巨人股票,此時,巨人股價是10?5美元?;刭徆善本仁?,依然招來質(zhì)疑:兩個月前,史玉柱用1290萬股,換回兩億美元,現(xiàn)在扔回兩億美元,卻換回近2000萬股,憑什么好處全是你的?但是回購沒有挽回股價的頹勢。2008年2月8日收盤價為10?39美元。巨人發(fā)行價高開,一下子套牢了精于股票投資的美國人。個別美國投資者壓抑不住被套牢的沮喪,干脆起訴巨人披露信息不完整。
中國IT精英劉韌2007年11月1日沒睡覺,他高位搶先吃進了大量巨人股份,也后悔不已。史玉柱曾經(jīng)說過:"我覺得最大的挑戰(zhàn)不在于能不能發(fā)現(xiàn)機遇和把握機遇,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他能不能抵擋誘惑。"史玉柱的話很值得美國股民和中國IT精英謹記。史玉柱自己也沒有守住以血的教訓換來的經(jīng)驗,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商人的本能讓他提高了發(fā)行價。
阿里巴巴的股價低開高走,有滑落但還高立于發(fā)行價之上,馬云淡定自如。
在香港、美國等地路演成功,投行建議發(fā)行價定在20港元以上,而馬云依然謙和地把發(fā)行價圈定在13?5港元。首日開盤價即為30元,收盤39元,暴漲192?59%。上市兩月來最高價達41?80元,成為港股"新股王"??墒牵苊绹墒谐掷m(xù)低迷的拖累,阿里巴巴(1688?HK)也未能獨善其身。最低價至16?34港元。2008年2月8日,阿里巴巴收市報19?58港元。但是阿里巴巴的下滑被各大機構認為是暫時的,花旗、高盛、德信等國際大投行依然維持其目標價鎖定在30港元以上。馬云當初的一念之仁收獲了平和。馬云的邏輯是,可以把價格定高,公司可以多籌集10億美元,但是這樣做有點竭澤而漁。一如阿里巴巴崇尚與客戶和員工的分享,與投資者分享紅利是其一貫價值取向的延續(xù)而已。
看上去,是馬云的一念之仁克制住了商人逐利的本性,避免了跌破發(fā)行價的尷尬,實際上,一念之差的背后卻有著不尋常的故事。
史玉柱的商人本色
經(jīng)歷過痛徹心扉失敗的史玉柱,對商業(yè)的理解比同齡人甚至比許多老江湖要深得多。
◎化裝成機會的陷阱曾經(jīng)捕獲了史玉柱
史玉柱1962年出生在安徽北部的懷遠縣城。1980年,以全縣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shù)學系,1984年畢業(yè)后分配到安徽省統(tǒng)計局,時年24歲。由于工作出類拔萃,被作為第三梯隊送往深圳大學進修。深圳的市場氛圍促使史玉柱一下子看穿了行政體制內(nèi)碌碌無為的天花板。
第一桶金通常會使人記憶猶新。通常那不僅僅是一筆款子,而是植入了一種經(jīng)商基因。
第一桶金通常會使人記憶猶新。通常那不僅僅是一筆款子,而是植入了一種經(jīng)商基因。1989年,史玉柱辭職下海在深圳創(chuàng)業(yè),成立公司專門推銷巨人漢卡。他利用報紙《計算機世界》先打廣告后收錢的時間差,用全部的4000元做了一個8400元的廣告:"M-6401,歷史性的突破。"13天后,史玉柱即獲15820元;一個月后,4000元廣告已換來10萬元回報;4個月后,他成了一個年輕的百萬富翁。"巨人"也誕生了。"如果廣告沒有效果,我最多只付得出一半的廣告費,然后只好逃之夭夭。"這是史玉柱后來的解釋。史玉柱第一次認識到廣告的魅力。消費者在許多情況下是盲目的,他們沒有渠道獲得產(chǎn)品信息。砸廣告和人海戰(zhàn)術的商業(yè)觀,由此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