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開展,節(jié)約每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等已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共識,但我們只要留心一下身邊,就會發(fā)現(xiàn)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而更加可怕的是,很多夫婦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浪費糧食。在大力倡導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風尚里,從“吃”節(jié)約更為現(xiàn)實。
在大大小小的飯店內,滿滿一桌子的飯菜未動幾筷子就被閑置,扔進了垃圾桶;在各個學校食堂、單位食堂的垃圾桶內,整個饅頭被棄之不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的剩飯菜也是通通扔掉……這樣的場景相信我們都會遇到,糧食浪費嚴重的現(xiàn)象可以說已達到觸目驚心的地步。
從古至今,餐桌節(jié)約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這個話題雖然說了很多年,但效果卻不明顯?!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個道理更是婦孺皆知,但是為什么餐桌浪費的現(xiàn)象卻還是這么嚴重呢?
專家指出,罪魁禍首有三:一是怕丟面子,擔心菜點少了顯得招待不周,不剩點怕別人笑話自己窮酸。所以點菜時總是要多點,一定要豐盛有余好像才顯得熱情好客,也不管吃得完吃不完,好像不剩就顯得沒有招待好。吃不完時當著客人的面也不好意思打包。怕丟面子的心理造成了各種宴席的盲目攀比,特別是在婚宴中,整雞整魚未曾動過的現(xiàn)象經常發(fā)生;二是公款消費。一般商務用餐、公款消費,因不用自己掏腰包,所以,盡情點菜講闊氣、擺排場。這種消費一般餐桌剩余嚴重,浪費當然更嚴重;三是求人辦事。請客不怕花錢,唯恐人家吃的不滿意。點的菜不僅價格高而且數(shù)量多。有時就三五個人也是滿滿的一大桌,許多菜可能一筷子未動。但為表明自己的誠意與大方,也不打包,造成較大的浪費。
多在自己家中做飯,不要總在外面吃。如果想要和朋友聊天,盡量把他們約到家里來,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筆昂貴的飲料開銷。除此之外,還可以自己下廚,因為到餐廳吃吃喝喝十分費錢。
請客之前,去超市買普通的紅酒,回家之后裝進漂亮的盛酒器或者高級紅酒瓶中。別擔心,沒人喝得出來,除非他是品酒專家。
既然說到在家請客,就順便說一下,餐具的購買和家里的細節(jié)布置也是十分重要。商場里的青瓷餐具漂亮吧,價錢也漂亮。但到外貿餐具的小店就能買到,價格卻只有一半。
這樣會讓你的家庭宴會顯得特別可愛。而且即使菜做得不那么好吃,放在這樣的餐具里,也變得和大飯店里的菜品一樣誘人了。買全套的北歐家居是沒必要的,細節(jié)之處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位。平時多看看生活類的電視節(jié)目,相信自己有一雙巧手,變廢為寶指日可待。不要去超市買菜,去菜場買菜的時候也別穿得太光鮮,不方便,而且會被商販漫天要價。別買反季節(jié)水果,比如冬天的草莓和西瓜。對身體沒好處。
李楠,37歲,太原市某花店老板,之前還是“月光族”。想不到,時隔半年,她竟燒得一手好菜。李楠微微一笑,“也沒什么,自己做飯心情好,還能省不少錢?!碑斈辏龑覍叶俗Х任?,以標準的姿勢小喝一口紅酒,柳眉微揚,嘆一句“哇哦,味道好極了”,便小資了。之后買單,掏錢的時候,眉頭優(yōu)雅地一皺,心里想“哇哦,味道差極了”。眉頭次數(shù)皺得多了,她便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沒存款?”一位多年不見的上海好友來太原,為表示東道主的熱情,她在金港大酒店訂了飯,兩人點了6菜一湯。飯桌上,上海朋友雙眉緊鎖,“菜點多了,要兩個就行,這得扔多少??!”李楠愣了,都說上海人精明,果真不假。她很感激這位朋友帶給她全新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