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節(jié):貨幣之戰(zhàn)--美元大泛濫(2)

通貨膨脹的奧秘 作者:唐小惠


但在筆者看來:

目前世界經濟所面臨的通脹大幅度反彈的風險,遠遠高于世界經濟衰退的風險。實際上歐洲央行和美聯(lián)儲這兩大央行的加息時序,不僅將決定全球通脹控制的最終效果,還會對通脹成本分擔、美元匯率走向、國際資本流動乃至世界經濟增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2001年,美元實行貨幣環(huán)境寬松,造成全球的流動性極度泛濫,2004年到2006年,格林斯潘17次加息也沒能遏制住過剩的流動性,本輪通貨膨脹由此開始。

認清匯率波動的主動與被動方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利于在規(guī)避"匯率戰(zhàn)"的國際協(xié)調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當前,一些國家干預匯市,實屬美元主導貨幣體制下應對美元貶值的條件反射,特別是對匯率敏感度較高的出口國家而言更是如此。正如《經濟學家》評論說,新興國家和不發(fā)達國家處于全球產業(yè)鏈中低端,對它們來說,干預匯率僅僅是為了確保自身利益,而非影響他國或者全球金融經濟。

美國出于國內政局和經濟利益考慮,無視其國際儲備貨幣發(fā)行國和美元作為國際匯率體系錨定器的地位,樂見甚至蓄意推動"弱勢"美元政策。實際上,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美元通過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地位實現(xiàn)貶值的意圖越來越明顯。從2001年算起,美元至今已實際貶值31%。美元貶值雖然有可能帶來美國出口增加、轉嫁赤字、平衡收支等單方面收益,但由于外部總需求減少,美元貶值對美國擴大出口、縮小貿易逆差的促進作用將十分有限,還可能造成后期的大幅通脹。另外,美元持續(xù)貶值給國際社會帶來的損失令人擔憂:各國美元資產縮水、保護主義盛行、全球性通脹、多國出口競爭力削弱、各國旨在應對危機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調控的空間被壓縮等等。

總之,在世界經濟衰退的環(huán)境下,美元持續(xù)貶值將沖擊世界經濟,不利于世界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的復蘇。

一般來講,在全球通脹壓力加大的形勢下,誰對通脹的敏感性更高,誰將首先豎起加息的大旗,實施更強硬的貨幣政策。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維持物價穩(wěn)定是歐洲央行貨幣調控的唯一目標,也是歐洲央行這十年獨立貨幣政策最為真實的寫照。所以與美聯(lián)儲相比,歐洲央行具有更強的通脹敏感性。美聯(lián)儲的政策目標,在穩(wěn)定物價水平和保證經濟增長之間進行所謂的"相機抉擇",難以割舍,往往具有多重性。

值得稱道的是,隨著次貸危機逐步惡化,美聯(lián)儲為了維持經濟增長的情勢多次緊急降息,而歐洲央行出于遏制通貨膨脹的考慮并沒有降息。但是加拿大、英國等則跟隨美國降息,通脹水平應聲抬高,扮演了極其不負責任的角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