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母乳”不多也不少

性教育從“零”開始 作者:金雪蓮


小蕾已經(jīng)2歲了,按理說早就應該斷奶了,可是她卻時時不能離開媽媽的乳房。媽媽也想盡快給小蕾斷奶,可是只要不給小蕾喂奶她就哭鬧不止。

小蕾比起那些沒有母乳吃的孩子不知有多幸福。每當吮吸著媽媽的乳汁時,小蕾的小臉都泛著幸福的光芒。媽媽也正是由于自己喂奶的便利條件,所以只要小蕾需要,媽媽隨時可以用乳汁給予安慰,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

一次,小蕾感染炎癥,發(fā)燒進了醫(yī)院。當時全家人看著不到一歲的孩子打著點滴,躺在嬰兒床上,無助地哇哇大哭,心理別提多難受了。尤其是媽媽,更是急得不知所措,真想替孩子受罪,眼淚更是止不住地流。這時旁邊一位孩子的媽媽來到小蕾媽媽身邊,“看孩子哭成這樣,也許是餓了,要不你給她吃點奶?!?/p>

一句話提醒了小蕾的媽媽,她趕緊輕輕把孩子抱在懷里,敞開衣襟,將乳頭放入小蕾的嘴里。說來也是奇怪,含著乳頭的小蕾漸漸停止了哭聲,取而代之的是小惡狼一樣的吸吮,估計孩子真的餓了。而吃飽后的小蕾安安靜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那一段時間里,媽媽沒少用乳頭安慰小蕾,而小蕾也是只要一吃到媽媽的奶,就能停止哭鬧,安靜下來。

自從這次經(jīng)歷后,媽媽的乳汁就仿佛一劑良藥,一旦小蕾哭鬧或者有個頭疼腦熱的,媽媽都會主動奉上,而這一方法的確每每奏效。漸漸小蕾養(yǎng)成了習慣,只要睡覺之前必須要媽媽喂奶,其實她那時肚子并不一定餓,但如果不含著媽媽的乳頭,無論誰都無法哄她入睡,而且還哭鬧不止。

起先,媽媽并沒有在意,以為這是小孩子撒嬌的一種表現(xiàn)。但時間一長媽媽漸漸發(fā)現(xiàn)了不好的苗頭,小蕾越來越離不開媽媽的乳房了,每天不止是睡覺前要吃奶,就是平時也常往媽媽懷里扎,咿咿呀呀地要奶吃。如果媽媽拒絕,她就會哭鬧不止,無論怎么哄都不行。而一旦媽媽把乳頭放到她的嘴里,自然就安靜了。

就這樣,小蕾已經(jīng)2歲多了,可還是每天都要含著媽媽的乳頭入睡,周圍的人都勸媽媽必須給孩子斷奶了,不然對孩子的健康不好,就連奶奶都說:“孩子這樣可不行,該給孩子斷奶了,總不能一輩子含著乳頭?。 逼鋵嵭±俚膵寢屧缬写艘?,但苦于心疼孩子,看著強硬地把乳頭從孩子嘴里拿出來或者躲避孩子,而惹得孩子哇哇大哭時,媽媽的心一下就軟了。

眾所周知,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但是,隨著嬰兒的不斷生長發(fā)育,4~6個月后,母乳已經(jīng)不能完全滿足嬰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并且營養(yǎng)成分也逐漸下降,一旦孩子哺食母乳時間過長,不僅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有害。

精神分析學認為,母親親自哺乳,不僅可以為嬰兒提供最佳營養(yǎng)而且對嬰兒的母愛需要和口欲滿足都是必不可少的。母乳喂養(yǎng)雖然有益于嬰兒心理健康的發(fā)育,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大力推薦,但是眾多媽媽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哺乳期的斷奶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專家經(jīng)科學研究認為,一般以出生后10~12個月斷奶為宜,過早或者過晚都不利于嬰兒心理發(fā)育。

如今何時斷奶、怎么斷奶等問題,已經(jīng)成為眾多媽媽心中的難題,如果斷奶的方法不當,就很可能會在斷奶問題上發(fā)生三種偏差:

◆斷奶不可過早

如果斷奶過早,嬰兒的口欲就會得不到滿足,這種情況就很可能成為兒童貪食癥和厭食癥的心理根源,也可能成為成年后貪食、嗜酒、吸煙的心理根源。

◆斷奶不可過遲

如果斷奶過遲或者讓嬰兒長時間吮吸奶瓶以替代母乳,這樣很可能會使嬰兒期的口欲過度滿足,而這種情況也很可能成為幼兒與青少年神經(jīng)性厭食和神經(jīng)性嘔吐的心理根源。

◆斷奶不可突然

如果突然中斷哺乳,就會使嬰兒心理受挫。由于突然中斷哺乳,就等于剝奪了嬰兒的口欲,這種行為在日后很可能成為兒童對成年人的“口欲攻擊”,也就是習慣性咬人、咬壞東西、口頭攻擊或者習慣性穢語等心理根源。此外,如果由于突然斷奶,造成嬰兒在口欲期遭受到心理挫折,力比多(泛指一切身體器官的快感,是任何讓身體感到舒服、愉快的趨力)則可能發(fā)生固著,而如果一旦孩子在以后的性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直至成年)遭受心理挫折時,力比多就可能退行與固著于口欲期。

因此,對于嬰兒來說,母親的乳汁不宜多也不能少,而且在適當?shù)臅r候給孩子斷奶,對孩子一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大意義。

針對孩子戀乳的這一特點,媽媽們在給孩子斷奶的過程中一定要循環(huán)漸進,切不可盲目求快。

媽媽不要主動喂乳

作為媽媽來說,在準備給孩子斷奶時,應充分做好心理準備,在開始給孩子斷奶時,家長可以每天都適當給寶寶增加一些配方奶或者新鮮的全脂牛奶。在喂奶的過程中,盡量鼓勵寶寶多喝奶粉和牛奶,但如果他想吃母乳,媽媽也不要拒絕他。

為了減少寶寶對母乳的依戀,更因考慮到營養(yǎng),媽媽可以每隔兩三天取消一頓母乳,兩個星期后,再漸漸過渡到每天只吃一兩次母乳。這樣不但可以使媽媽的乳汁分泌不斷減少,減少漲奶的不適,更可以使媽媽有足夠的時間觀察寶寶對此的適應變化。

在給寶寶斷奶的階段,媽媽要給寶寶定時規(guī)律吃飯、喝水,避免孩子饑渴。同時也要觀察他要求吃奶的其他原因:需要和媽媽親熱,需要吸吮,需要安慰(當受傷、生病或難過的時候),因為習慣或者需要入睡等等。媽媽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寶寶其他方面更多的關愛來替代哺乳。同時,媽媽還可以選擇用奶瓶或者安撫奶嘴來滿足孩子的吸吮需求。但奶瓶和安撫奶嘴只是過渡需要,在孩子一歲左右,應該訓練孩子漸漸學會用杯子喝水和正常進食輔食。一旦孩子學會使用杯子,就不必再讓孩子使用奶瓶,以免對奶瓶產(chǎn)生依戀。

由于大多數(shù)寶寶都有臨睡前和夜里吃奶的習慣,而最難戒掉的就是睡前和半夜喂奶的習慣。這一時間段,媽媽可以有意地讓寶寶戒掉夜里的奶,在臨睡前也盡量不要給孩子吃,如果寶寶因此大哭大鬧,可以由爸爸配合。在睡前,媽媽先避開一會兒,由爸爸或者其他家庭成員哄寶寶睡覺。起初寶寶肯定會由于見不到媽媽而哭鬧,但時間一長,漸漸沒有了念頭,寶寶也就會一次比一次聽話,逐漸沒有媽媽的喂乳也能安靜入睡。

爸爸幫助寶寶減少依賴

在給寶寶斷奶的過程中,爸爸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斷奶時段里,爸爸要主動幫助媽媽照顧寶寶,增加照顧和陪伴寶寶的時間,并有意識地讓寶寶減少與媽媽接觸的時間,給寶寶一個心理上的適應過程。為了減少寶寶對媽媽的依賴,這一時期,爸爸可以多陪寶寶玩耍,雖然爸爸照顧寶寶可能沒有媽媽周到,也會引起寶寶的不滿,但漸漸就會習以為常。而媽媽在適當?shù)臅r候出現(xiàn),可以讓寶寶逐漸明白,媽媽并不是不要寶寶了,媽媽會回來,而爸爸一樣可以照顧他,跟爸爸在一起也一樣快樂,讓寶寶對爸爸產(chǎn)生信任感,可以有效減少寶寶對媽媽的依賴,就不會時??摁[要媽媽、要吃奶了。

由于斷奶的緣故,媽媽很可能因為心理內疚而容易縱容寶寶,對寶寶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這樣就會使寶寶的脾氣越來越大。其實,斷奶不僅僅是斷掉孩子吃奶的習慣、需求以及快樂,也是斷掉媽媽喂奶的習慣、需求以及快樂。許多媽媽在給孩子斷奶時期會莫名感到悵然、失落、內疚甚至懊悔。此時,媽媽們更要關注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努力接受寶寶對母乳的脫離,接受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這一事實。

因此在給孩子斷奶后,媽媽應該適當多抱抱孩子,多給他一些愛撫,但不能遷就孩子的無理要求,更不能因為斷奶而養(yǎng)成孩子的壞習慣。這時,就需要爸爸出面協(xié)調,當寶寶大哭大鬧時,由爸爸來安慰,寶寶較容易聽從,此時媽媽也應該避一避,讓爸爸或者其他家人哄孩子。

自然過渡切不可突然斷奶

斷奶一詞聽上去讓人感覺比較冷酷和決絕,但是英文中“wean”這個詞原意為“滿足”和逐漸的意思。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斷奶并不是一件充滿痛苦和掙扎的可怕經(jīng)歷,而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一時期應該是孩子成長的里程碑,是一件令人歡愉的自然成長歷程。如果斷奶手段得當,在孩子的成長進程中十分順利,如果手段不得當,母子雙方都將造成損傷。

作為嬰兒來說,若突然停止他對乳汁的依戀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正如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育兒專家威廉·西爾斯醫(yī)生所說:“一個聰明的寶寶才不會拱手相讓他十分享受的哺乳關系,除非有與之同等引人入勝的情感養(yǎng)分把他吸引走?!?/p>

有些家長為了給孩子斷奶故意外出,或者把孩子送到別處撫養(yǎng);還有些媽媽為了給孩子斷奶,在乳頭上涂抹辣椒、苦味藥物等等。這不僅讓孩子感受被拋棄的感覺,更會讓孩子感到欺騙,從而對媽媽產(chǎn)生不信任的感覺,引起孩子的憤怒和焦慮。因此,在斷奶的過程中一定要循環(huán)漸進,切不可突然停止。哺乳不僅是孩子獲取食物的來源,更是母子間安撫和親密的源泉。突然斷奶會給孩子造成心靈創(chuàng)傷。

因此作為家長來說,尤其是媽媽,在給孩子斷奶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逐漸斷奶。在斷奶期間,當感覺孩子有吃奶的要求時,如果不是因為饑餓等必需原因,可以提供其他替代物引開他的注意;還可以帶他到有趣的地方玩耍,轉移他對母乳的注意力。家長一定要注意,一歲半以上的孩子依然離不開母乳,那就是一種對母乳的依戀。因此如果孩子已經(jīng)到了2歲左右,媽媽可以采取推遲喂奶的方法來避開喂奶,漸漸打消孩子的這種依戀情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