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幾內亞的投票結果,戴高樂迅速做出報復性反應。盡管杜爾做了禮貌的表態(tài),法國還是全部中止了所有援助。法國公務人員和軍隊,包括主要為普通平民提供健康服務的軍醫(yī),悉數被撤走。一場大規(guī)模人員撤離行動開始了,大約有3000名行政管理人員、教員、工程師、技術人員,還有商人離開了這個國家。他們帶走了能帶走的所有法國政府的財產,帶不走的則一律予以損毀。政府文件檔案被焚毀;辦公室的家具、電話,甚至電燈泡被洗劫一空;警官們則將自己營地的窗戶砸得粉碎。當杜爾搬進前總督官邸時,發(fā)現里面的家具和畫像統(tǒng)統(tǒng)被搬走,原陳設擺放的陶藝品也被砸得粉碎。只有150名法國政府雇員,基本上是志愿者,留了下來。
倏然陷入孤立無援境地,杜爾轉向蘇聯及其他共產黨國家求援。大批技術專家從東歐紛至沓來。恩克魯瑪也準備了一大筆貸款和一份加納與幾內亞結成國家聯盟的建議。在廣大反殖民主義國家中,杜爾被視為英雄而受到廣泛贊譽。就連西方礦業(yè)集團也對幾內亞的礦產資源表示了興趣。雖然幾內亞面臨著嚴重困境,但杜爾沒有畏縮,相反,他不斷呼吁鼓動其他法非共同體成員國爭取自己的獨立。
戴高樂的共同體很快遇到了困難。就在法國打著如意算盤,期待著能一如既往繼續(xù)經營共同體之時,非洲領袖們提出了進一步分享權力的要求。桑戈爾決定由塞內加爾和法屬蘇丹(后稱馬里)結成聯邦,并要求在共同體內實現獨立。起初,戴高樂拒絕了這一要求,但后來還是承認,按照他的說法,獨立是“一種基本的心理趨向”。烏弗?!┩吣釋τ诜▏说墓餐w青睞有加,而且他堅持這種態(tài)度時間之久,超過其他任何一位非洲領導人。“獨立的價值不在于它的外殼,而在于內涵——經濟內涵、社會內涵和人文內涵。”但是,就連他,最后也被卷入了同一大潮。
1960年,11個共同體成員,連同喀麥隆和多哥——兩個由法國統(tǒng)治的聯合國托管地,均成為了獨立國家。法國代表團從一個殖民地首都趕往另一個殖民地首都,忙著出席降下三色旗、升起獨立國旗的儀式:8月1日,達荷美(后改稱貝寧)獨立;3日,尼日爾獨立;5日,上沃爾特(后改稱布基納法索) 獨立;7日,科特迪瓦獨立;11日,乍得獨立;13日,中非共和國獨立;15日,法屬剛果(布)獨立;17日,加蓬獨立;20日,塞內加爾獨立。接下來,馬里于9月獨立;毛里塔尼亞于11月獨立。
在經濟上,幾乎所有這些新生國家都難以生存下去。像乍得、尼日爾和馬里這樣的國家都是內陸國,大部分國土是沙漠,人口稀少,極度貧困。毛里塔尼亞則除了沙漠還是沙漠,居民都是些游牧民,直到1954年以前都一直歸塞內加爾的圣路易斯市管轄。上沃爾特直到1947年才單獨成為一塊版圖。甚至塞內加爾,黑非洲第二富裕的國家,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法國的補貼過活。只有科特迪瓦,似乎在經濟上還能依靠自己維持生存。此外,過去50年里,兩個龐大的聯邦——法屬西非洲和法屬赤道非洲所形成的內聚力,隨著這些新生國家的出現,也都喪失殆盡。濱海國家失去了重要市場,內陸國家則陷入了經濟崩潰,而這些國家之間,不是開展相互合作,反而彼此成了國力虛弱的對手。
為保證這些新生國家得以生存,進而使法國的利益得到維護,戴高樂采取了樂善好施的態(tài)度,簽署了一系列內容廣泛的財政技術援助協議。法國提供了從總統(tǒng)助理到軍事顧問,以及支撐政府各部的文職人員等各項幫助。法國國庫支撐著一個貨幣同盟,扶持著一個穩(wěn)定、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根據防務協定中提供內部安全保障的條款,法國軍隊長期駐扎在一些非洲國家首都。此外,法國還在非洲經營著一個龐大的情報網,由戴高樂的非洲事務顧問賈克·佛卡爾從愛麗舍宮直接指揮。這些新獨立的國家仍和以前一樣,被法國人完全主宰著工業(yè)、金融和商業(yè)。在殖民后時期,黑非洲被法國當做自家“禁獵區(qū)”的一部分——一份私有不動產被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唯恐受到世界其他列強的侵入。
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所發(fā)生的變化只是禮儀性的。在這些新生國家中,沒有了法國人控制的政府,取而代之管理國家的是精英集團。他們長期以來習慣于同法國人合作,與法國的管理和文化體制相當默契。盡管他們都是贏得民眾的擁護而當選,但他們與廣大民眾之間存在著一條很深的社會和文化鴻溝。他們的抱負更多地在于積聚權力、財富和地位,更多地在于培育出一批高貴的資產階級,而不是實現社會變革。
最能體現這種延續(xù)性,或這種延續(xù)性給他們帶來裨益的,莫過于烏弗?!┩吣?。他先后在七屆法國政府中任職后,回到家鄉(xiāng),開始專心治理科特迪瓦。1961年科特迪瓦獨立后不久,《西部非洲》雜志一位記者披露了他的生活方式:
無疑,非洲最華麗的官邸肯定是象牙海岸總統(tǒng)烏弗埃—博瓦尼的府邸……已經耗費掉300多萬英磅——出自法國援款,余下的庭院景觀美化工程大概至少還要花費100萬。按照烏弗埃不張揚的性格,這所宮殿從街面上看去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它分為三幢建筑:總統(tǒng)府、官邸和接待廳。身著深色禮服的賓客要先到接待廳,然后要經過噴泉、小瀑布、雕像,再沿著一條華貴的階梯拾級而上,最后才來到一間大理石裝飾的寬闊宏偉的大堂,在那里與主人和他美麗的夫人握手。到這時,這座宮殿的宏大和美麗才真真正正會給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里應有盡有:從色彩對比精致奇妙的枝型裝飾吊燈和古典家具,到鏤空雕花的瓷器和可供1000多名賓客就餐的餐具,還有一張可坐幾百人的桌子……據說,許多客人——既有法國納稅人,也有不那么受到偏愛的非洲國家的代表團——對如此地奢侈和鋪張,感到驚愕不已。但是,有一次,在舉行盛大招待會后次日,一位象牙海岸記者巡視了這座宮殿,他驚呼道:“天哪!這里接待英國女王、接待肯尼迪總統(tǒng)、接待任何人下榻都沒問題!作為一名象牙海岸公民,這真讓我感到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