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公司會制定Z 指數(shù)的目標。
◆ 金Z 指數(shù)代表著最野心勃勃的目標;
◆ 銀Z 指數(shù)是金Z 指數(shù)的90%;
◆ 銅Z 指數(shù)則是金Z 指數(shù)的80% 。
Kenexa 的資深領導層的基本工資,只是他們當年潛在收入的一部分。收入的絕大部分是浮動的,與以下兩個因素緊密相關:
第一個就是以Z 指數(shù)來反映的公司總體狀況;
第二個就是他們自己的績效表現(xiàn),即他們的業(yè)績是否達到了季度和年度目標。
在這個成功薪酬計劃的基礎上,與Z 指數(shù)掛鉤的績效體系在Kenexa 全公司上下推行開來。
管理者可以把浮動薪酬當做吸引并留住頂尖人才的有力工具。對個人來說,只要有獨特的能力,就有掙到更高收入的機會。設計浮動薪酬的時候,必須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就像職業(yè)運動員的合約一樣,要兼顧團隊的勝利和個人的表現(xiàn)。如果籃球運動員只要多投中三分球就能拿獎金,那該他傳球的時候,他很可能會出手投籃。如果四分衛(wèi)只要多上場就能拿獎金,他八成就會避開攔截,而不是勇猛地進攻。史密斯唯有達到了一定的上場時間(個人目標),并且丹佛掘金隊至少贏得42 場比賽(團隊目標),他才能拿到獎金。“We —薪酬”要在團隊和個人目標之間求得平衡。
工作變,你也得變
關于“工作”,最讓人震驚的背景知識是:盡管人類社會有10 萬年的漫長演化史,但工作這個詞在最近的400 年才剛剛出現(xiàn)。在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里,工作就是捕獵和采集。他們從一個地方挪到另一個地方,搜羅可以吃的植物,也打打獵物。終于,大約1.2 萬年前,人類學會了種植那些能吃的植物,也學會了豢養(yǎng)動物。于是,人們簡單地定居下來了,最終變成了農夫。但是就算定居的生活方式流行開來,絕大多數(shù)人仍然只做兩件事:要么種莊稼,要么當牧民,趕著牛羊到處遷徙放牧。
進入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后(大約在公元前3 000 年到公元前500 年),工作的種類也只增加了一點點。絕大多數(shù)人依舊當農夫,但鐵匠和冶煉工出現(xiàn)了,他們把銅熔煉成青銅;商販們長途跋涉,交易金屬和寶石;手工匠人制造兩輪戰(zhàn)車和船,職業(yè)戰(zhàn)士保護商人們的安全。到了古羅馬時期,工作選擇又多了一些,教士和抄寫員出現(xiàn)了,若是故意要偷換概念的話,奴隸也算。大約1 000 年前的中世紀時期,更多服務性質的工種出現(xiàn)了,比如醫(yī)生、記賬員、男仆、女傭、廚子、看管場地的、侍應生,甚至還有吟游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