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欲擒故縱,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2)

好教師贏在好口才 作者:王一銘


 

師道箴言

一切真理都要學生自己去獲得,或者由他重新發(fā)現(xiàn),至少要由他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遞給他。

——皮來杰(瑞士)

■教師讀題學生判,熱情因刺激而生

“善借”是教師口才的技巧之一,“借”包括借用他人之言,當然也包括借學生之言、借學生的大腦,充分利用學生的智慧。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與教師的思維相碰撞,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

講臺與舞臺有著相似之處,講臺雖沒有舞臺恢弘的氣勢,學生也不是群情激奮的聽眾,但是同樣需要教師竭盡全力地“演”,學生以高度的熱情參與互動。

傳統(tǒng)教育下,試卷講評課往往采用一個固定的模式:老師根據(jù)已經(jīng)判好的試卷,讓學生自己對一下答案,然后針對學生答卷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解答,再有重點地對該套試卷進行講評。

這種模式下,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tài),根據(jù)教師的講解把錯誤的改正過來就行了,至于為什么要這樣改,問題是否弄清楚了,很多學生根本不去考慮,使考試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那么,試卷講評課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能讓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對存在的問題有更深的理解,通過舉一反三來鞏固知識點呢?把學生推上“舞臺”,讓學生來評判試卷是個不錯的選擇。福建省晉江市某中學陳茜老師,對特別容易流于形式的試卷講評,有著獨特的處理技巧。

陳老師帶著前兩天考完的試卷走上講臺,學生們像往常一樣,眼神霎時全投向那摞試卷,有的人臉上顯出緊張、慌恐的神色;有的人把頭埋得很低;有的人把脖子伸出去想看到最上面那張試卷的分數(shù);有的人臉上洋溢著自信,目光緊盯著老師……

看著學生們那副想知道分數(shù)的迫切表情,陳老師微笑著拿起幾張試卷:“這是你們前天考的卷子,我粗略地翻了一下,不算太理想!”話音一落,學生們的耳朵都豎起來了。

陳老師看一眼尖子生王東東,他正在得意地看著老師?!巴鯑|東,你的試卷沒判?!?/p>

“啊!”王東東,睜大了驚詫的眼睛以為自己聽錯了。

“劉軍華,試卷未判,馬可心……你們的試卷也沒判?!?/p>

“?。俊睂W生們眼里寫滿了疑惑。陳老師卻微笑著說:“這次的試卷都沒判,怎么,大家還緊張嗎?”

同學們立時長出一口氣,卻又不明白陳老師為何不判卷子。

面對同學們疑惑的神情。陳老師十分干脆地說:“這次我要把判卷的權力交給你們,讓你們自己也當一回裁判員。以前考試有同學說我偏心,判卷不公平,這次試卷判得公平不公平,可就看你們了,你們判完后,我可是要審核的。”學生們興奮了,亢奮了!多年來一直是老師當裁判,這回也輪到自己當一回裁判了,心理都有了“上場”的沖動。

試卷隨即分發(fā)到學生各自的手中,當然,學生手中持有的都是別的同學的試卷。

當陳老師在黑板上寫出選擇題的第一道題的答案后,讓學生根據(jù)答案開始判卷子。

學生們都認真判著自己拿到的試卷,他們像賽場上的裁判員那樣莊嚴而神圣地當著“判官”。

陳老師說:“你們手中的試卷是對了的,請舉手?!焙芏鄬W生都舉起了手。

“好,看來這道題的知識點同學們掌握得不錯。對的加1分,錯的扣1分。馬可心,你來解釋一下,這道題為什么選A,而不選其他選項。”

“我想,應該采用排除法來看這道題。從題中的條件‘實數(shù)’看,排除B和D,因為B和D不是實數(shù);再根據(jù)‘正整數(shù)’這個條件,排除C,因為C是負整數(shù),所以正確答案應該選A?!?/p>

“馬可心同學講得非常好,排除法是我們做選擇題的一個重要方法?!?/p>

有個同學撓著頭發(fā),恍然大悟似地說:“還是馬可心聰明,我當時怎么就沒想到這個方法呢!”。

陳老師說:“下面這道題可就存在難度了,它的正確答案是x=8,你們手中的試卷是對了的,請舉手?!迸e手者寥寥無幾。

“劉軍華,你做對了吧?給同學們講講這道題的解法吧。”

劉軍華站起來講出了正確的解題方法。其他同學則伸長了舌頭:“真復雜,這么難!”

陳老師嘆了一口氣:“對的加1分,錯的扣1分?!彼脑捯粢宦?,就有個同學舉手說:“老師,我認為這道題太難了,不應當只值1分。”聽了他的話其他學生也紛紛附和:“對呀,前面那道題那么簡單,還1分哩?!薄八?0分也不多?!薄拔铱此?分比較合適?!?/p>

陳老師敲敲桌子問道:“5分如何?不過,后面4道相對較簡單的題,分數(shù)就必須各減掉1分。你們同意嗎?”學生們高興地說:“同意——”。

“好,我們再判下面的幾道題!”

學生們興趣大增,雖然有的人知道了自己考得并不理想,卻個個精神抖擻。

一份試卷,由老師來評判,學生只能根據(jù)試卷上老師用紅筆勾畫的線條來了解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試卷的講評課也變成老師的個人表演。把試卷的評判權交給學生,課堂一下子變得多姿多彩,陳老師的這堂試卷評判課,是一堂優(yōu)秀的教學課。

陳老師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想知道試卷分數(shù),然后順著學生的思路往下講,并用否定的語言制造懸念,當學生驚訝、疑惑時,突然抖開一個“包袱”——讓學生自己判卷,激起了學生評判、理解考題的熱情。

在學生們眼里,試卷的判卷人就是球場上的裁判員,是非常神圣而威嚴的。老師作為檢驗學生學習優(yōu)劣的裁判員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是,陳老師卻把這個權力交給了學生,這令學生們驚訝之余,覺得既新鮮又刺激,接過這個權力時,他們的緊張情緒沒有了,他們埋在心里的熱情被點燃了。

在判卷的過程中陳老師讓學生自己剖析并解答問題,調動了學生積極的思維。學生的問題由學生來解答,用學生的語言向其他學生進行講解,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也開拓了學生思路。這讓學生一直鎖于內心深處的主人翁精神得到了解放,當然,與此同時,解放的還是對試卷上的題目的學習熱情。

有時候,看起來很難辦到的事情,并非真的有多難、多艱,而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方法決定結果,這也是教師需要掌握的教學秘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