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訪了三個當事人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兩個是認為被父母“禍害”過的孩子,一個是認為孩子“禍害”了她的母親。
每一代人、每一個文化區(qū)屬的人,都有自己和父母之間獨特的故事與內(nèi)心經(jīng)歷,不管是喜、樂、怨、恨,還是釋然、漠然、和諧,每種關系背后都有著屬于那個家庭、家族的能量在流動。讓我們來看一看,聽一聽吧。
>> 故事一:父親的強權與專制讓我憤怒
姓名:豆婆婆
性別:女
年齡:28
職業(yè):插畫師
我是個被放在孤島會死于憋悶的人,可在家里的我異常沉默,和父母沒有什么話說,特別是和父親。如果他不在家,或許我和母親還能說上幾句。而這樣的狀態(tài)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前后總有個過程。
小的時候放學回家,我總有很多話說,剛開始似乎還有人聽,可當我說得正起勁時,眼前這兩位最想要和他們分享的人卻視我若空氣。久而久之,我識趣地不再說什么……當然他們也沒有想要主動了解的意思,所以“溝通”這件事在我們家一直是一種荒廢的功能,退化后就不再靈光了。致使很多年后我離家工作,父親不時會跟母親抱怨說,這個女兒現(xiàn)在什么都不跟我說了,想想小時候,一天到晚跟在我屁股后面跑……
在我們家,沒有朋友,只有父母和孩子。父親只能是父親,不能做朋友,就是這樣的關系,單純而暴力。這里說的暴力不是拳腳相加,而是一種強硬的服從,是沒有平等溝通的冷暴力。當然啦,如果有個脾氣暴躁的父親,遇到不合作就暴打一頓,你再倔強也不得不服從,而這就是我的成長經(jīng)歷。以至于對父親,我養(yǎng)成了一個不由自主的條件反射——只要他音調稍微高一些,哪怕是在正常地說話,我也會不受控制地發(fā)抖。
記得有一次,家里發(fā)生暴力事件后,父親一早摔門離去,母親給某個長輩打電話說,“要不是我們家女兒堅強,我早就瘋了!”在里屋聽到這句話,之前當著父親面都沒落淚的我,頃刻間就決堤了。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家,這樣的父親真的太沒意思了,為啥別人家父母子女間還可以溝通,我們家就只有集權和專政!所以,那些日子里,母親總是跟我說,好好學習,高考后就不要留在這里,去省外吧。
長大后工作,父親一直希望我能去考公務員。我明白,他覺得女孩有個穩(wěn)定的工作是最正確的選擇,和以前一樣,他從來不屑于了解我到底想要做什么。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算了,畢竟我也是個執(zhí)拗的人,對于自己想要的生活非常堅持,我可以容忍你不支持我??墒亲鳛橐粋€父親,他不但不支持,還經(jīng)常說些難聽的話來打壓我,這就比較難以容忍了。
有一次我忍無可忍,非常嚴肅地跟他說:“我就不明白,別人家的孩子要是有什么特長,父母巴不得他們能將之發(fā)揚光大,還引以為傲,你為什么每次都要潑我冷水,難道不按你說的做就那么罪不可赦?”估計父親沒料到我會這么跟他說話,愣了半晌,一句話沒說,進廚房做飯去了。隨后,我以為沒有引發(fā)暴力事件的這次談話,應該是成功了,他卻冷不丁嚷出一句:“隨便你,以后你想干什么干什么,什么都別再問我?!被蛟S換了別的人聽到這個話會很難受,我卻覺得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再好不過,可惜,這永遠只能是如果……
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首先你不能否認它,特別它來自父母,是不能被質疑的;其次,事情到了“愛”這個層面就像特赦金牌一樣,只能理解,可以反抗卻不能責怪……這是我對來自父母那份“愛”的全部理解。
母親總說,父親是愛我的……我表示理解,我相信哪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小孩的!可是大學之前,我就記得父親脾氣走火的頻率之高讓家里總是彌漫著火藥味。雖說每次到最后都是我妥協(xié),但一開始就說“我錯了”不是我的風格,所以總是被打得遍體鱗傷。這也就算了,我母親在這個過程中也總是受牽連,之后的好幾天,即使是要冒著摔碗扔拖鞋的危險,也要去哄那個始作俑者吃飯,這件事情也是我萬萬理解不了的。
我不只一次想過,這樣的家庭究竟給我?guī)砹诵┦裁从绊憽R驗樵谌饲拔疫€是那個開朗、樂觀、熱情的人,沒有人會相信,只要提到家庭,我就會喘不過氣來,我恨自己不夠灑脫,做不到置之不理。一面想要解脫,一面又想徹底改善,但是我找不到出口,把自己折磨得周期性崩潰。我告訴自己,算了,這輩子就這樣吧,如果哪天我做了母親,這就是前車之鑒,萬萬不可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