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領導的回答斬釘截鐵:“買,漲價也買!咱們做過保證供應的承諾,就一定要兌現(xiàn)?!?/p>
“藥材漲成這樣,咱們的藥是不是也得漲價?不然可就太虧了。”銷售部門的負責人又來請示。
“不漲價,一分錢也不漲!”集團領導的回答同樣斬釘截鐵,同時還要求,“不僅不能漲價,還要保證供應。”
盡管當時同仁堂的六十一個門市部都執(zhí)行了“不漲價,保證供應”的承諾,可是在北京的某個門市部,還是出了事。
正當顧客有條不紊地排隊買藥時,經理忽然走到前面,對大家宣布說:“對不起,現(xiàn)在這藥不能賣了……”
話沒有說完,顧客們就嚷起來了:“為什么不賣了?”
“是啊,賣得好好的,怎么說不賣就不賣了?現(xiàn)在‘非典’傳染得這么厲害,要是耽誤了時間,你們能負責嗎?”
也有眼睛尖,心眼多,卻有失穩(wěn)重的顧客像是有了什么發(fā)現(xiàn)似的大喊:“你們瞧,那不是藥嗎?為什么不賣了?”
此言一出,顧客情緒激動,各種各樣的揣度、臆想都冒了出來。
“你們是想囤積居奇!”
“肯定是要巴結哪個當官的!”
“要不就是想倒賣給哪個大戶,又賺錢又省事,還能拿回扣!”
更甚的是,有人竟說:“我看啊,他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自己早吃了藥了,就不管顧客的死活了?!?/p>
這話可是太冤枉同仁堂的職工了。雖然守著堆積如山的抗“非典”藥,可是他們堅持優(yōu)先滿足顧客的需要,沒有為家人買過一服藥,自己也沒有吃過一服藥,照他們的話說,就是“先大家再小家”。
雖然這位顧客的話深深刺痛了同仁堂的職工,可是他們仍然堅持微笑服務,直到顧客的情緒緩和了一些,經理才解釋:“真是對不起大家,現(xiàn)在抗‘非典’的藥材供不應求,尤其是符合同仁堂質量要求的藥材更難買到。有人給我們送來一批藿香,可是經過查驗,不符合我們同仁堂的質量要求。藿香是抗‘非典’的主藥,不能缺少,也不能以次充好。我們集團領導有指示,不僅要保證供應,還要保證質量。不然,顧客花了錢又賠了時間,買的藥還不頂事,那我們同仁堂就對不住大家了。因此,我們才決定停售。我們已經另外去調符合標準的藥了,馬上就能送到,耽誤了大家的時間,我代表同仁堂的職工向各位道歉。同時我也再一次向大家保證,我們同仁堂保質保量供應抗‘非典’的藥,而且決不加價?!?/p>
聽了這樣的解釋,顧客們才理解,原來同仁堂是為了保證質量才停售的。中國的老百姓是通情達理的,顧客的態(tài)度立刻就變了:“您這么一解釋,我們就明白了?!?/p>
“是啊,到底是同仁堂,保質保量,還不加價,如今是市場經濟,能這么做可真不容易,到底是國有企業(yè),又是老字號?!?/p>
“現(xiàn)在有人老說國企這么不好,那么不好。可是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得看國企的。”
那個說同仁堂職工“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顧客也羞愧地說:“我冤枉人家了,應當?shù)狼?。?/p>
當時北京有一千五百家藥店,同仁堂以六十一家門市,滿足了北京市抗“非典”藥物三分之一的需要。后來,為了穩(wěn)定藥價,政府發(fā)布了限價令,規(guī)定每服藥只能賣九元。可是原料藥材的采購價格卻抑制不住,成倍地瘋漲,一些實力不濟的藥店怕虧本,只好停售。同仁堂卻堅持不加價,不停售。在整個抗“非典”時期,同仁堂一共賣出了一百九十八萬服飲片,一百多萬瓶代煎液。同仁堂每賣出一服抗“非典”方就要虧兩元錢,僅此一項就虧六百萬元。如果加上停產、停售其他利潤高的產品的虧損,還遠不止這個數(sh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