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中共早期領(lǐng)導人的五四觀(2)

回首五四 作者:董德福


1921年后,“新青年”陣營發(fā)生分化,一部分向“左”發(fā)展,一部分向“右”倒退,《新青年》雜志日顯布爾什維克色彩。陳獨秀接受馬克思主義后,主要是從政治運動、社會運動、階級革命的意義上肯定五四運動的,而對由他所領(lǐng)導的新文化運動和思想啟蒙運動卻著墨不多,從而與胡適的自由主義五四觀形成鮮明的對照。他對五四運動的早期反思,一方面與他政治生命的轉(zhuǎn)進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另一方面,與國共合作的背景及共產(chǎn)黨尋求革命資源密不可分。

中共早期領(lǐng)導人張?zhí)滓舱J為,五四運動只是一個完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而不是反對一般帝國主義的運動,“所以反被英美帝國主義利用以進行他們與日本在中國勢力的競爭?!痹凇段逅倪\動的意義與價值》一文中,張?zhí)装盐逅倪\動放在中國近代歷次民族自強運動的歷史長河中來考察其意義與價值,指出“中國民族運動的第一期是義和團式的原始的排外運動”;第二期是“推翻中國的壞政府而建設(shè)歐美式政治制度以謀中國的自強”,例辛亥革命即是;第三期是五四運動,“中國的民族運動自從五四運動才漸漸變成近代的民族運動──有組織的群眾反帝國主義與軍閥的運動?!薄拔逅倪\動實開中國革命的新紀元”。但是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不夠壯大,中國資產(chǎn)階級太幼稚、太軟弱,勞動群眾參加運動少,再加上沒有有主義的政黨領(lǐng)袖來領(lǐng)導,致使該運動難以走入正軌,“更不能繼續(xù)發(fā)展。”“五四運動象一盤散沙樣子,不久就消滅了?!彪y能可貴的是,其時張?zhí)滓央鼥V地意識到五四運動與世界革命的關(guān)系,認為五四運動是“世界大戰(zhàn)的結(jié)果,與世界革命潮流在中國的波紋?!睘榇?,他號召有革命覺悟及了解世界革命意義的青年,“要糾正五四運動的錯誤,逐漸集合在革命黨的旗子之下,在勞動階級中間盡宣傳與組織之力,以求中國民族革命的勝利,且更進而求世界革命的成功?!盵5]應(yīng)該說,張?zhí)椎奈逅挠^與陳獨秀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方面肯定了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民族自強運動中的地位和貢獻,另一方面又指出了五四運動在革命對象和革命主體方面的缺點。張?zhí)钻P(guān)于五四運動與世界革命關(guān)系的論述,對瞿秋白、毛澤東等中共領(lǐng)導人國際主義五四觀的形成是有影響的。

與張?zhí)滓粯?,中共另一位早期領(lǐng)導人惲代英也高度肯定五四運動的政治意義,認為五四運動“是我們第一次打破一切的干涉壓制,直接為政治的活動。”“民國八年之五四運動,是近年來革命運動的第一幕,……關(guān)系中國民眾運動重大得很,五四的巡行示威,是中國空前未有的群眾運動,……人民遂覺出人民自己的力量了?!焙翢o疑問,五四運動由廣大愛國青年與工商界人士參加,所爆發(fā)出來的力量是空前的,這對尋求中國革命出路的中國共產(chǎn)黨有絕大的啟示。中共早期領(lǐng)導人如此一致地肯定五四運動的政治意義,絕不是偶然的。與張?zhí)住㈥惇毿闼煌氖牵瑦链⑼瑫r又很關(guān)心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意義,將文化革新運動與社會革命運動看成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他指出:“因為這一次偉大的運動,使青年們打破了一切官廳、教職員的尊嚴,文字上與思想上,大大的得著一番解放,于是文學革命、思想革命的潮流,亦排山倒海的跟著來了。五四運動,實在是辛亥革命以后第一件值得紀念的要事,無怪一般青年要崇拜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不獨使民氣日張,人民思想也日益發(fā)達起來了,于是白話詩文,漸漸流行了,男女的社交亦公開了,思想文化上發(fā)生了大的變動,一班老學究,雖然拚命反對,然而各地青年,都很熱烈的接受陳胡二氏的主張。他們自五四運動以后,反抗的精神,格外發(fā)達,他們藐視政府,所以亦藐視一切舊社會的勢力,文化運動成功了一個最偉大的運動?!钡逅倪\動高潮過去后,五四運動因受胡適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影響,變成了一個向右發(fā)展的讀書運動,且守舊勢力開始反攻倒算,“復古的傾向一天天加甚了;思想呢,又漸漸回復到只知道讀書不愿過問政治的境地來?!币虼?,他引導青年學生注意政治,整頓學生聯(lián)合會,勇敢地承擔起向復辟的舊文學、舊思想開戰(zhàn)的責任,以“讓我們再看見一個五四運動?!盵6]胡適后來堅持認為五四運動是新文化運動不幸的政治干擾,號召學生回到書齋,別誤了正業(yè),這種從政治運動撤退的意見理所當然地遭到共產(chǎn)黨人的反對。惲代英所要再現(xiàn)的五四運動,是向一切舊勢力、惡勢力交戰(zhàn)的革命運動,文化運動應(yīng)成為政治運動的助力,而不是讓文化運動替代了政治運動的位置,因讀書而遺忘了政治,是對五四運動的背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