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一件事,我指出寫此信的可恥,盡管薩馬蘭奇的心愿是支持北京,但報告是評估委員會全體討論通過的。薩馬蘭奇說,越到最后,對北京的攻擊會越厲害,但這些攻擊只能是客觀上為北京拉票。薩馬蘭奇說美國以人權等問題攻北京只是借口,真實意圖是不愿看到中國加快發(fā)展,因中國如辦奧運會,將直線上升。薩馬蘭奇說北京辦奧運會是他留給國際奧委會的遺產。
據6月13日美聯社報道,國際奧委會接到一封署名“西藏青年大會”激進派的信。信是一頁英文打字,文字錯誤很多,電傳給所有委員和國際奧委會總部,美聯社也拿到了副本。信中說“我們發(fā)誓要不惜任何代價找到支持中國申辦的混蛋”,在7月投票之前“強烈表示我們的決心和手段”,“造成嚴重的人身報復”。
國際奧委會總干事卡拉爾說:“這封信很特殊,嚴重到我們要向當局報告。有些人自稱是罪犯,你永遠不能低估他們。”
2001年6月16日 星期六 北京
在全會投票前一個月,北京的申辦再次成為國際媒體的焦點。據為國際奧委會做的國際輿論監(jiān)控報告說,在6月8—15日這一周內,反對北京的報道增加了,占國際輿論的40%,但是認為北京的申辦仍然領先的報道占國際輿論的47%。反對北京的主要是瑞士和加拿大的報刊,美國的媒體相對還平緩些。
2001年6月19日 星期二 北京
上午去奧申委談外聯工作。呂圣榮告,挪威委員海伯格支持北京。這樣,承諾支持北京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已達71—72名。
1993年承諾支持的委員52人,占有投票權的委員89人的58%,最后兌現承諾的43人,兌現率為。
這次承諾支持的委員71人,占有投票權的107名委員的66%,比率較上次為高。
下午在奧申委發(fā)電傳給羅格,感謝其發(fā)來匿名國際奧委會委員給國際奧委會及媒介的信的副本。羅格在來信中告,維爾布魯根已表示根本無此事。
2001年6月20日 星期三 北京
9時,奧申委開執(zhí)委會。對于形勢,我認為北京一直領先,勝利在望,有人寫匿名信等,恰恰說明別人的窮途末路,我們應沉住氣穩(wěn)扎穩(wěn)打,做好各方面工作,爭取最后勝利。
我指出,評估報告出來前,法國、加拿大企圖以技術優(yōu)勢壓倒我政治優(yōu)勢。評估報告把北京列為三個技術上同樣好的城市后,法、加不得不改變策略。
賈慶林說,要有信心,要抱必勝信心去莫斯科。關于政治問題,多數主張以我名義寫信給委員,正面闡述人權等問題。
劉淇從今日起來奧申委上班,全力抓申辦。由賈慶林接管其市里的工作。
2001年6月21日 星期四 北京
上午,中央領導聽關于申辦情況的匯報。北京市和體育總局參與的人員有賈慶林、劉淇、袁偉民和我,由劉淇及袁偉民先后匯報。劉淇報告了申辦形勢,認為很有希望,但仍應作兩種準備。袁偉民也這樣講,著重講了國際奧委會決定的不可預見性,舉了1996年奧運會、2004年奧運會和2006年冬季奧運會申辦時原先被看好的城市并未入選的例子。袁偉民又舉了例說評估委員會報告對大阪、伊斯坦布爾評價不高。執(zhí)委會中有人建議最后只選北京、巴黎、多倫多三市入圍,薩馬蘭奇未同意。
領導同志均發(fā)表了重要意見。
2001年6月22日 星期五 北京
下午奧申委執(zhí)委會開會,議定要利用“政治智慧”,爭取大阪和伊斯坦布爾退出申請。還要設法促成NBC領導人來訪,以爭取NBC對2008年奧運會保持中立,不支持多倫多。此兩項任務(提出報告、通過薩馬蘭奇與NBC談)交給了我。會議大體商定,巴黎由于貝貝阿曾被拘留審查事件估計已難以進入決賽,與我決勝負者將是多倫多。
4時半,去機場迎送金云龍一行,他自平壤返回,在北京轉機。
金告,朝鮮委員張雄支持金出任主席,也支持北京辦2008年奧運會。金將于下周一去東京,出席他的書在日本出版的儀式。我請他如遇見日本的榮譽委員堤義明和日本奧委會主席八木等,建議他們說服大阪撤出。金同意。
《華盛頓郵報》6月22日報道說,盡管有些國會議員以人權為由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但華盛頓在這一問題上仍將保持中立。布什政府希望保持這一立場能夠有助于改善中美關系。美國國務院今天作出決定,對北京申辦奧運會雖然不會明確表示支持,但也不會為此采取任何反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