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要秘書起草賀電:“愛萍、西堯同志:消息傳來,甚為興奮,特向你們并通過你們向全體參加這一試驗工作的同志們致以熱烈的祝賀!聶榮臻,1964年10月16日15時零3分?!?/p>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以后,知情人都在興奮之余,表示焦急,這么天大的喜訊為什么不早點告訴全國人民?身邊的工作人員不解地問。
聶榮臻說:“剛才與總理通了電話,總理說,毛主席指示,我們先不忙公布,要等外電報道證實以后再公布?!?/p>
試驗現(xiàn)場報告,經(jīng)各種數(shù)據(jù)核對計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當量相當于2萬噸梯恩梯炸藥。
不多久,西方各大通訊社也紛紛報道,美國偵察到中國在西部地區(qū)爆炸了一顆萬噸級的原子彈。
深夜23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
《人民日報》隨即散發(fā)了套紅大字的“號外”。
第二天一早,當工作人員把“號外”送到聶榮臻手里的時候,他邊看邊高興地說:“這張‘號外’留下,留下,留作紀念!”實現(xiàn)了首次核爆炸,下一步就是把能用于飛機投擲的原子彈研制出來。
這項工作進展比較順利,只用7個月就完成了。
1965年5月14日,核航彈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從此,中國開始有了可供實戰(zhàn)使用的原子彈。
導彈核彈頭比起核航彈來,在體積和重量上都要大大縮小,在所經(jīng)受的環(huán)境條件上也更加復雜和苛刻,研制起來困難更大。
廣大科研人員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擾,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再接再厲,研制工作進展順利。
1966年9月5日,聶榮臻召集國防科委、二機部、七機部、導彈試驗基地、核武器試驗基地的負責人開會,在聽取了“兩彈”結合(即導彈核武器)試驗準備情況的匯報以后,對大家說:“兩彈”結合飛行試驗不能因為“文化大革命”而停下來,要防止有些人思想不集中而影響產品質量,導致試驗失敗。
試驗前要進行一系列質量檢查,不光“兩彈”本身,還有外單位的協(xié)作件,主要是各種儀表,都要仔細檢查。
導彈核武器飛行經(jīng)過的紅柳園,試驗時13萬居民必須疏散,一切工作停下來,以防萬一。
否則,物資損失事小,出現(xiàn)人員傷亡問題就大了。
為了鑒定核彈頭在飛行狀態(tài)下的性能,“中央專委”決定,進行原子彈和導彈結合的全當量、全射程飛行核試驗。
這要冒極大的風險,萬一核彈頭在發(fā)射現(xiàn)場爆炸或發(fā)射后中途掉下來,或偏離彈著區(qū),都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
為此,“中央專委”在周恩來主持下,于9月5日、10月8日、10月20日,3次開會,聽取有關情況匯報,討論這次試驗。
周恩來在會上做了細致周密的安排,要求反復論證,并進行一系列模擬試驗,要做到萬無一失。
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廣大科技人員認真負責,做到了慎之又慎,細之又細,使一些不放心的問題一一獲得解決。
聶榮臻出席了這3次中央專委會議。
在10月20日的會議上,他說:“我深信我們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基地的工作同志,都具有高度的負責精神,聽了各方面的匯報,我認為我們的設計工作做得是扎實的。
我們自己研制的中近程地對地導彈,已經(jīng)多次試射,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發(fā)射成功率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
再說,為了使我們國家的導彈能真正成為具有強大作戰(zhàn)威力的武器,也必須進行實彈結合試驗。
為了鼓舞同志們的信心和使各項工作力爭做到萬無一失,我決心到現(xiàn)場去主持這次試驗?!?/p>
周恩來非常贊同聶榮臻的這番話,他說:“有聶老總去親自主持,我們更感到放心了?!?/p>
10月24日晚上,周恩來、聶榮臻、葉劍英驅車來到釣魚臺賓館,向毛澤東作了詳細匯報,毛澤東批準了這次試驗,同意聶榮臻到現(xiàn)場主持試驗,并說,這次試驗可能打勝仗,也可能打敗仗,失敗了也不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