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子是母親最甜蜜的牽掛

成功人士談母親 作者:王輝耀


三月的臺北,微風中帶著絲絲春意。但我家那棟小房子里,卻幾乎鬧翻了天。全家人都顯得十分緊張,因為母親在42歲高齡孕育了我,大家都擔心高齡生產不安全。母親的好朋友勸她:

“不要冒險,還是拿掉吧?!?/p>

又有人說:“生出來的寶寶可能會身體弱。”

還有人說:“科學界研究過,高齡孕育的寶寶,低能的幾率要大一些。”

母親卻非常自信地說:“我的孩子個個都健康、聰明!”

有了母親這句信心十足的話,我終于可以平安地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母親的自信和勇氣給了我最可寶貴的禮物——我的生命。

堅定、果敢的母親

我的母親王雅清是遼北人,生于一個務農的家庭,幼時事親極孝。我的外祖父是當?shù)厝巳私灾摹巴跎迫恕?。為躲避日軍侵略,母親十二歲就從東北離家,隨東北人成立的流亡中學漂泊異鄉(xiāng)。離家前,我的外婆、外公對她說:“你是王家的希望。”帶著家人的囑托,母親在南國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并最終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上海體專。

在性格上,母親開朗、爽直,繼承了北國兒女率真、熱情的特點。這與父親謹言慎行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事實上,母親的爽朗、干練和明快很好地補足了父親在性格上優(yōu)柔、細致的一面。因此,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事業(yè)上,母親都為父親提供了最為有力的支持。

大陸解放時,父親隨國民黨政府先行來臺,留下母親和年幼的五個孩子(我的大哥和四個姐姐)。因為父親在國民黨政府中供職,母親在大陸受到反復盤查,連家里的客廳都被挖出了一個大洞。那一段日子可謂度日如年。

最終,經過反復思量,母親毅然決定帶著五個兒女離川赴臺。然而,在那個年代,一路上要突破各種檢查、關卡談何容易。當時,母親讓我的哥哥、姐姐沿路變賣家產,籌措路費。為避人耳目,先是佯裝要回東北老家,然后再輾轉來到廣州,等機會偷渡到香港。進入廣州時,母親讓我哥哥把變賣家產得到的錢藏在手電筒里焊死。沒想到,登船前,一個警察拿起手電筒卻發(fā)現(xiàn)怎么也打不開。這時,母親靈機一動,掐了一下懷中的小女兒。孩子的哭聲分散了警察的注意力,這才讓我們全家逃過一劫。

一路艱辛,經歷了各種險阻和磨難,1950年底,一家人終于在臺灣團聚。這全靠了母親的智慧、勇敢、果決和堅定。在當時的那個時代里,妻離子散,被海峽隔絕的家庭數(shù)不勝數(shù)。而我們一家九口,卻能在臺灣共享天倫之樂,這真的要深深地感謝母親才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