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社會大眾眼中,這些人都算得上“成功人士”和“精英人士”。
在我組織的當面采訪或書面撰稿當中,這些成功者都真誠地樂于與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從童年到中年,從事業(yè)到生活,從農村到城市,從東方到西方。他們既談自己在所從事的行業(yè)上的成功經歷,也談對成功的認識和心得;他們既講述遭遇過的困境,挫折中的迷惑,但更多講的是挫折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最后,這些從事多種行業(yè)、有著不同背景、但都獲得成功的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這樣的共識:正是國家的開放和個人的開放,給他們的人生命運帶來了連他們自己也無法想象的驚人轉變。也正是這一點,促使我有興趣來針對性地研究這批在改革開放30年中獲得成功的200多個人生案例。我發(fā)現這些成功人士,在其成功上有著許多驚人相似的人生哲學。所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人生成功上也是如此——“自主成功者的成功都是相似的,而失敗者則各有各的理由和借口”。
跟大多數人一樣,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普通之處和非凡之處。但是,他們在普通之處又有太多的不同,而在非凡之處卻有著太多的相同。他們當中,有的是留學人士,也有的是本土人才;有政、商名流,也有教育家、藝術家;有的人成功一帆風順,也有的人是逆境崛起,有的天生就是創(chuàng)業(yè)者,有的人則似乎更適合做CEO;有的人善于交際、幽默風趣,有的人生性沉默、享受孤獨;有的人富有領袖魅力,有的人天生不愛做管理者;有的人家境良好,有的人則從底層白手起家……他們的出身環(huán)境、專業(yè)背景、職業(yè)行業(yè)、個性稟賦、興趣特長、成長軌跡各異,取得成功的道路和成就也各不相同。
但是,大凡自主成功者幾乎都有這樣一個顯著的共同之處:人生模式非常開放,并且在相應的思想、個性、素質、性格、思維、觀念上都能找到開放的邏輯性。換言之,成功不可以復制,但任何成功都有其原因,哪怕僅僅是依靠運氣;而自主成功者必然有著能夠自主人生的共同成功原因。
他們正是因為人生開放,最終才能自主成功。
通過研究,我發(fā)現對于開放型成功者來說,在思維意識、行為風格、個性素質、社會交際等各個人生層面上,一般都有著以下十大共同的非凡要素:
◆ 要素一:心態(tài)開放
人生能否開放,關鍵不在于出身是否普通,不在于接觸面是否廣泛和高端,不在乎能否游走四方和出國留學,而首先在于心態(tài)?!昂<{百川,有容乃大”,心態(tài)對人生、理想、個性、行為、思維起導向作用。譬如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韓啟德,大學畢業(yè)時,被分配到陜西臨潼最艱苦的農村公社當一名“赤腳醫(yī)生”,歷時10年之久;著名風險投資家汪潮涌來自湖北大別山的農村,浙江橫店集團創(chuàng)始人徐文榮本是山區(qū)一個只有高小文化的農民。出身艱苦、環(huán)境閉塞、天賦普通等,這些都不是借口。心態(tài)開放,走向開放,才能擺脫這些客觀限制。
◆ 要素二:視野開闊
視野不遠,我們會鼠目寸光;視野不廣,我們會為盲點所困。開放視野,追求的是人生能夠高瞻遠矚、目光超前。在全球化時代有國際視野,才能夠對時代發(fā)展、國家政策、市場行業(yè)、周圍環(huán)境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感度,進而才能夠更好地規(guī)劃人生、把握機遇。在我所接觸的海歸群體當中,成為“金龜”和“精英”者,多半是有目的地出去留學,并且這個目的更多的是指向開拓視野和定位人生;而成為“海待”者,多半是盲目地出去留學,或者出去留學只是為了混個文憑鍍次金,結果越功利反而越無功而返。
◆ 要素三:擁有自信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钡拇_,自信是絕大多數成功者都需要擁有的重要心理素質。唯有自信之人,才敢于進取,堅持奮斗。但開放的自信,應該是建立在準確定位自我、善于揚長避短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盲目地告訴自己“我一定能行”、“我最棒”。對于開放者來說,自信還意味著要分清我善于做什么、我喜歡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我必須堅持什么、我不應該堅持什么。盲目的自信,可能把人帶入狂妄、自大、頑固、迷信自己、以個人為中心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