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人翁理論不再尷尬

新主人翁精神 作者:高賢峰


劉勇軍

一提到主人翁精神,人們腦海里涌現(xiàn)出的代表人物往往是王進喜、雷鋒、焦裕祿、孟泰、石傳祥、張秉貴……這些改革開放之前的勞模和英雄,他們無私奉獻、不計得失、任勞任怨的精神曾經影響了一大批人;然而,在強調物質利益,追求個人價值觀念盛行的今天,這些典型主人翁代表的奉獻行為,在許多人眼里,已經變得無法理解。

與此同時,原本在港澳地區(qū)盛行的“打工”一詞,隨著大批農民工涌入廣東等沿海開放地區(qū)的三資、民營工廠務工而開始流行。隨著國企改制和三資、民營企業(yè)的崛起,“打工仔”一詞已基本成為“職工”的代名詞,主人翁精神越來越多地被打工心態(tài)置換,打工心態(tài)正在成為員工的主流心態(tài)。原來的主人翁理論遭到全面挑戰(zhàn):民營企業(yè)沒法提倡,在改制的國有企業(yè)難以推廣,在事業(yè)單位甚至國家機關也遭到員工的質疑。

主人翁理論已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

另一方面,社會對主人翁精神的需求有增無減: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軍隊、學校、醫(yī)院……中國幾乎所有組織,都在呼喚主人翁精神。他們希望員工能象給自己做事一樣做好崗位工作,希望員工對工作負起責任,希望員工不要一味只重視眼前利益,凡事斤斤計較,希望員工能多些奉獻精神。

如何破解這個尷尬,理直氣壯地讓打工者接受主人翁精神?

人本管理專家高賢峰博士在其新著《新主人翁精神》所推出的崗位主人翁理論近乎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本書以主人公小D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為背景,以其對“為什么要做主人翁”和“怎樣做主人翁”的思考和行動為線索,揭示了“將崗位看作股份制公司,員工以人力資本入股,因此是崗位的主人”的邏輯。隨著故事的展開,讀者將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激蕩,自然而然地感悟到“自己是崗位的主人,因此應該以主人的心態(tài)從事崗位工作”、“即便是打工的,也首先是為自己打工”的道理。

書中通過小D的思考以及與老師的對話,還為讀者展示了崗位主人翁理論的哲學基礎。崗位主人翁理論繼承了傳統(tǒng)主人翁理論的集體主義哲學傳統(tǒng),但是,又結合了西方人本主義中自我實現(xiàn)等個人主義的哲學思想。論證了崗位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唯一連結樞紐?;诩w主義的主人翁精神要求員工首先要干好崗位工作,基于個人主義的自我實現(xiàn)也首先要求優(yōu)異地完成崗位工作。這樣既為集體主義找到了落地與著力點,也為個人主義找到了實現(xiàn)的平臺。

《新主人翁精神》的面世,宣告主人翁理論不再尷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