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做人要少做承諾,多辦實事

張口閉嘴的學問 作者:忠實


為人處世,要學會少做承諾,多做事情。

這是與人交往的基本道理。但是生活中卻仍然有很多人違背這一道理。他們?yōu)榱俗C明自己,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義氣,不惜一切向對方做出承諾,但是到最后并未兌現(xiàn)諾言。這不但使自己形象受損,而且還破壞了雙方的友誼。

其實,一個人若承諾太多,容易被人認為輕狂。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當別人處于困境的時候,他往往會挺身而出,并盡心盡力地去幫助對方,這令對方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但最后沒有幫對方擺脫困境,對方不但沒有感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反而覺得這個人過于輕狂,誤了自己的事情。

在與人交往中,固然應該注重承諾。但是在做出承諾之前,一定要學會量力而行。這種量力而行,是需要有九分甚至是十分把握的。很多時候,即使自己很有把握能做成的事情,也往往會因為某些不可預知的原因而沒有做成,因此不要妄做承諾。

其實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的人在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或是在自己沒有十分把握的時候,還是對別人做出了承諾呢?原因很可能在于他們沉不住氣。他們雖然有熱心腸,但是現(xiàn)實中有很多東西是自己沒有辦法逾越的。

少做承諾,多做事情,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把得住嘴巴,不要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而將自己說成無所不能。一旦你給自己這樣定了位,必然有很多人會來請你幫忙。這個時候,你不幫忙的話,會傷別人的感情,但是如果幫忙的話,你確實也幫不上。如果勉強去幫忙,把事情弄砸了,很可能會招來別人的怨恨。因此,少做承諾首先就要求不能自我吹噓。其實自我吹噓往往得到的不過是一種自我滿足罷了,在別人眼中也不過是一種自我輕狂。

少做承諾,多做事情,就要求自己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我們如果真的想幫助別人,但是確實沒有能力幫別人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可以不承諾他們做成什么事情,而是幫他們解決一點問題。這樣的話,往往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感激。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真想和對方成為朋友,一定要給別人一種踏實穩(wěn)重的印象。這種踏實穩(wěn)重,首先就在于對承諾的履行程度。如果你做的永遠比承諾的多,人家自然會更加信任你。而如果你承諾的永遠比做得多,別人自然會逐漸輕視你。對比一下,如果一個人承諾了一分,做到了十分;而另一個人承諾了一百分,做到了二十分。雖然第二個人比第一個人做的要多一倍,但是第一個人更容易受到人們的歡迎,原因在于這個人做得比承諾的要多。

有的人相信,承諾是鼓勵自己前進的動力。確實很多時候,自己做出了承諾,就會鉚足了勁朝目標努力。但是很多時候,承諾何嘗不是一個緊箍咒?當你承諾越多的時候,自己被限制得也越多,肩上的擔子也越重。而當你什么都不能實現(xiàn)的時候,你的信用也就隨之而破產。

一個注重承諾的人,一定很珍惜承諾,就像珍惜自己的名譽一樣。他不會把承諾當成玩笑來說,這不是因為他害怕不能實現(xiàn)諾言,而是他看重自己的承諾,認為它不是隨便說出來就能實現(xiàn)的,他的承諾是有分量的,不能輕易說出來,但只要說出來,就一定要實現(xiàn)。

現(xiàn)實中,老是跟別人許諾的人,很少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個承諾沒有實現(xiàn),就一定要找另一個承諾來彌補,到最后仍是什么事都沒有做成。我們對待承諾,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理想一樣。如果某人整天把理想掛在嘴邊,不是這個理想過于簡單,根本沒有挑戰(zhàn)性,不成為理想,就是這個理想根本沒有辦法實現(xiàn),只不過每天通過念叨來自我玩味罷了。我們一定不能將承諾整天掛在嘴邊,而應該將它放在心里,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xiàn)它。

其實,如果我們在沒有給別人任何承諾的時候,幫別人做成了很多的事情,對別人未嘗不是一個驚喜,這種驚喜往往帶來一種感動,而這一感動往往給你帶來一生的朋友。為此,當別人請求我們幫忙的時候,我們不要說:“這個沒問題,就包在我身上?!边@種承諾往往令對方對你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如果后來承諾沒有實現(xiàn),反而會誤了別人的事情。倒不妨告訴別人:“我試試吧,估計很難成?!辈灰寗e人對你形成很大的期望和依賴,最后你做成了,他自然會覺得你很了不起。

人一定要學會少做承諾,多做事情。就像理想一樣,小的時候可以經常談理想,那時候年幼。等長大以后,還天天將理想掛在嘴邊,而從來不愿意付諸行動,只能被別人認為是淺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