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在記者的窮追之下,最后也表態(tài)說,希望能與政府協(xié)調好關系,如果地產同仁都這樣,他也會跟隨潮流。
麥高樂等一批官員對地產商的"對臺戲"異常惱火。
第二天,麥高樂與匯豐銀行大班浦偉士、恒生銀行主席利國偉緊急磋商,由兩位金融寡頭出面還擊。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浦偉士措辭極為激烈,嚴厲警告地產商,如果一意孤行,日后其他發(fā)展計劃將得不到銀行的支持。
香港首席財主匯豐大班發(fā)了話,地產商馬上妥協(xié),在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招待會,聲明接受七成按揭規(guī)定,并無意與銀行對立。
按照李嘉誠的一貫性格,是不會自己撞在槍口上的,但是,他撞上了。
李嘉誠敢于與港府"對著干",顯示了華資尤其是地產華商日益強大的實力。此外,李嘉誠也不是故意作對,日期湊巧相同,而改期不利。因為有不怕的心理,李嘉誠便我行我素。
對付港府的打擊措施,眾地產群豪團結一致,聯(lián)合作戰(zhàn),在共同利益下,結成統(tǒng)一陣線。
與政府作對,終究是要吃虧的。因為眾群豪與港府針鋒相對,分庭抗禮,已經達到了顯示實力警告港府的目的,在麥高樂請出匯豐大班強硬相對時,眾群豪亦適時識趣地撤退。
但日后的事實證明,李嘉誠等地產巨頭只是作策略上的退讓。銀行的七成按揭并沒有如港府預想的那樣,對地產巨頭構成致命打擊,像長實等十余家大地產公司,以充沛的自有資金提供八九成按揭。銀行一時大為驚慌,因為地產按揭占銀行業(yè)貸款總額的三成以上,銀行將會喪失贏利的重要渠道。
當機立斷是商人必備的能力
決策者水平的高低取決于自身的修養(yǎng),為了提高決策水平,他要樹立不斷創(chuàng)新的思想,克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的思想,要有淵博的知識。當然,一個成功者多謀善斷,必須具有分析、判斷能力。
分析、判斷能力,主要在于是否能深刻認識事物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發(fā)展規(guī)律,成功者掌握這種能力,有助于在紛繁復雜的各種事物中,透過現(xiàn)象看清本質,從而抓住主要矛盾,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法進行科學的歸納、概括、判斷和分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否能在一大堆急于要辦的工作中,分清孰重孰輕,哪些需要自己去辦,哪些需交給下屬去辦,就能夠有助于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準確地判斷各個層次、各個類別的人員個體和群體的德才情況、思想態(tài)度和相互關系,然后區(qū)別情況,分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析、判斷能力還有助于使領導者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預測到未來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據此分析判斷自己所在單位、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整個宏觀布局上的位置,以及與社會潮流的關系,從而作出相應的正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