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了孩子好,對孩子是“千叮嚀萬囑咐”。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卻覺得父母太“嘮叨”,很多的孩子為此產(chǎn)生了厭煩心理。一項跨國比較研究表明,不論是中國、日本還是美國的孩子,最不能忍受的是母親的嘮叨。面對喋喋不休的母親,他們先是以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倘若母親仍未停止,他們只能“揭竿而起”,用叛逆的行為來反抗了。
有一位母親怕孩子不用心學習,不僅在家從早到晚提醒學習的事,而且在和孩子一起上街時也不忘隨時隨地地進行教育??匆姃叽蠼值沫h(huán)衛(wèi)工人,她就告訴孩子,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連這樣的工作都找不著,掏廁所也要用機器,你也干不了;看見乞討的,就告訴孩子你不好好學習,將來也會這樣。害得孩子以后不愿再與她一同上街,而且越來越自卑,本想主動學習,可媽媽越說他越不想學。家是讓他頭痛的地方,母親在他心目中也成為最討厭的人。
溫馨提示:
對于孩子的教育,嘮嘮叨叨只會令孩子討厭,老調(diào)重彈不會起到任何教育作用。也許很多父母總以為一直重復說,孩子一定會記住,但是總有一天他也會把耳朵塞住,不再聽進你講的任何一句話。父母們要記住,良言決不重復三遍。那些已經(jīng)嘮叨上千次的話題,要盡可能避開。假如非說不可,不妨換個角度。
專家支招: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父母的一片好心,怎么會造成另一番結果呢?我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為了教育孩子而嘮叨的父母不在少數(shù)。嘮叨,不但讓孩子覺得“很煩”,而且也讓父母感到不知所措。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們避免對孩子的無謂嘮叨:
(1)抓大放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許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的,但有些事情是無關緊要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以讓自己放松一點。對于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瑣碎小事,家長應當學會放下來,畢竟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有些事不需要大人再千叮嚀萬囑咐,這個時候如果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當然會嫌你嘮叨。家長應當學會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應當學會照顧孩子的一些最核心的需求,比如孩子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未來志向、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這樣一來,不但家長自己輕松了許多,孩子也自然會與你更親近,也自然會更聽你的話。
(2)學會等待。
一些家長總是希望自己說一句話孩子馬上就言聽計從,自己提出一個目標希望孩子一下子就能達到??墒?,孩子就是孩子,他的心智和能力并沒有發(fā)展到那么成熟的地步,一些事情他可能還不知道怎么去做,一些事情他可能還暫時無法做好。做家長的必須要學會等待,要克制住自己的急躁情緒,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轉變,要允許孩子有所反復。孩子不是一天就可以長大的,不管是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還是文化知識的積累,都需要長時間的歷練。這個時間不會因為有家長的嘮叨就可以縮短。
(3)只說一遍。
家長如果想讓孩子做什么事,應當先選擇好恰當?shù)臅r機,然后和孩子面對面坐下來,嚴肅認真地與孩子談,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家長可以明白地告訴孩子“你聽好了,這話媽媽只說一遍”,在對孩子說的時候,一定要突出重點,挑選有分量的話講一兩遍就可以了,不要對孩子反反復復地嘮叨沒完,如果你覺得孩子沒有把握記住,可以再給他解釋一下其中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