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媽媽,你們周末帶我去游樂場吧!”
媽媽:“媽媽知道你很想去玩……”
話聽到這里,女兒臉上露出了充滿期待的笑容。
媽媽:“但是……”
媽媽的話還沒說完,女兒剛剛還興高采烈的小臉,馬上變得黯然無光了……作為家長,你認為上面的這段溝通怎么樣?生活中你是否也經(jīng)常與你的孩子這樣溝通?
俗話說,子女好與壞,在于溝通和關懷,所以,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的藝術。沒有兩代人之間正常的心理溝通,就沒有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作為家長,要學會利用身邊的景、物、社會生活等來促進與孩子心靈的交流。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家庭是教會孩子做人、生活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于父母和周圍環(huán)境的熏陶。孩子不會照父母說的去做,但他們一定會照著父母做的去做。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首先做到,否則就別挑孩子的毛病。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只有有問題的父母。無論孩子怎樣,都是父母培養(yǎng)的杰作。家長、老師、偉人都有缺點,何況我們的孩子。父母百分之百地接受孩子是與孩子溝通的重要基礎。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地接受孩子呢?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資質(zhì)和潛能,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良好的發(fā)展,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來為孩子選擇學習的內(nèi)容,停止逼迫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事。
了解來自于觀察,例如:孩子對音樂聲特別敏感,聽到音樂聲就特別興奮,平時能模仿不同的聲音,對音階的掌握很準確,喜歡各種樂器,那這表明你的孩子在音樂方面有很大的潛能,可以和孩子商量,讓他參加音樂類的學習。
學會傾聽,學會向孩子傾訴?,F(xiàn)在很多觀點都在引導家長要學會傾聽,卻忽略了家長也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贊美是世界上最具震撼力的營養(yǎng)品。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現(xiàn)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與欣賞?!奔议L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都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同時也教會孩子了解、欣賞、贊美、鼓勵他人的方法。不斷地運用此法,與孩子的溝通就會進入良性循環(huán)且非常愉快。當一個孩子的優(yōu)勢因不斷地被肯定而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時,孩子的劣勢就會自然減弱。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后。
進入信息時代,孩子的信息量比父母大得多。孩子比父母學得快、記得快、閱讀速度快。大多數(shù)孩子的英語、電腦、美術、音樂、體育都比父母強,這時,父母要明智地拜孩子為師。孩子可以教父母學英語、學電腦、學音樂、學美術、學體育。當父母虛心向孩子學習時,孩子會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教你、引導你。此時此刻,父母是最幸福的,孩子是最自豪的。父母與孩子就像多年深交的老朋友,無話不講。
更可喜的是,當孩子是你的老師時,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會增強,同時還可為你提供有價值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意見和建議。
孩子與家長出現(xiàn)溝通危機,不怨孩子,主要還是家長造成的。為什么孩子關心的事,家長就不關心呢?為什么孩子懂的家長不懂?所以,家長要學會去關心孩子關心的事,去學習孩子懂的東西。和孩子聊天時,不要把談話變成訓話,要和孩子平等溝通。如果家長總是板著面孔,孩子不是不愿談,就是說假話。
總之,要想與孩子保持順暢的溝通,你首先要變成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愿意與你溝通,主動與你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