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溝通的成敗取決于父母的態(tài)度(8)

與孩子溝通不難 作者:徐燕


8.別給孩子貼標簽

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一天,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

“你每次想發(fā)脾氣或者想跟人吵架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院子的籬笆上?!?/p>

第一天,男孩釘了37 根釘子。后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shù)尼斪右仓饾u減少了。再后來他發(fā)現(xiàn),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得多。終于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從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fā)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比兆右惶焯爝^去,最后,釘子全被拔光了。

爸爸帶孩子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你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p>

溝通有方法 當你想要把一張紙貼在墻上,你會選擇用糨糊?膠水?雙面貼?

還是透明膠呢?不管你選擇用哪一種方式,有一點是眾所周知的:當你把紙撕下來要換新內(nèi)容的時候,不管你多么小心,結果都是一樣的——不是墻上會留下紙痕,就是紙上會留下疤痕!可想而知,當你給孩子的性格、行為、處事的態(tài)度貼上小標簽的時候,會給孩子造成什么影響呢?

要知道,心靈上的傷口比身體上的傷口要難以恢復得多。

如果我告訴你:每當你為孩子貼上一個消極的標簽時,你就在他的身體或心靈上釘了一顆釘子,而不再像貼一張紙那么簡單。請你回憶一下,在今天以前,你在孩子身上釘了多少顆釘子???!你還打算繼續(xù)釘下去嗎?

“膽小”、“笨蛋”、“自私”、“丟三落四”等評價家長們也許會在不經(jīng)意間脫口而出。對家長而言,這不過是一時情緒的發(fā)泄,然而對孩子而言,這種種“標簽”卻像魔咒一般,也許會讓他終生都難以擺脫。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給他貼上“自私”的標簽,他就會變得越來越目無他人;你給他貼上“膽小”的標簽,他就會變得越來越懦弱、怕事;你給他貼上“勇敢”的標簽,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堅強;你給他貼上“紳士”的標簽,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彬彬有禮……因此,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孩子都非常在乎家長說的話,有時候家長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就會讓孩子難過好幾天,如果再得不到家長的及時“治療”,孩子就會難過好幾年,甚至終生。

記?。汉⒆?9.9% 都是正常的,家長千萬不要想當然,以為孩子某一方面出了問題。

孩子就像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每一次淘氣,都是他最真實的表現(xiàn)和最直接的反應,他所有的言行都有家長的影子。比如:當你照鏡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領帶沒打好、你的文胸帶跑出來影響美觀時,難道你會去責怪鏡子:“這個破鏡子,為什么不告訴我領帶打歪了!”那一定會被人當成二百五或神經(jīng)質的。只有通過照鏡子你才能看清楚:我什么地方需要擺正,我要往哪邊糾正才是最美觀的,是因為我做了什么或沒做什么我的領帶才歪著,文胸帶才亂跑的。很多專業(yè)人士都在說: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孩子本身是沒問題的。

愛心小貼士 沒有不稱職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家長。頑皮、好動甚至做“出格”的舉動,孩子的這些表現(xiàn)多為天性使然,無所謂好壞,即使有一些不良行為,往往也是一種無意識行為或對成人的簡單模仿。所以,切忌動不動就給孩子的行為貼上“好”、“壞”、“蠢”、“笨”、“傻”等“標簽”,人為地劃分出“好孩子”、“壞孩子”,那樣,很容易使孩子自覺不自覺地趨同于你劃定的類別,限制了他們的心理自然成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